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费雅喀

费雅喀

族名。又称非牙喀、飞牙喀、尼夫赫、尼古奔、那货克、那害克。俄人称“吉里亚克”。唐称“郡利部”。金称吉里迷、济喇敏、海上女真。元称帖列灭。清称此。赫哲语意为“不穿裤”,是为他称。自称“尼夫赫”,意为“人”。其分布大体西界黑龙江与松花江会合处一带,北界黑勒尔以下黑龙江入海口或自黑龙江入海口上溯至齐集,东达库页等各岛,南至多罗、和罗两河间,17世纪时仍处于氏族社会阶段,以渔猎为生,不食谷物,衣犬皮,戛着鱼皮衣,故俗称“鱼皮鞑子”。狗拉雪橇,又称使犬部。语言结构同美洲诸种语言最接近,属古亚细亚族。发黑且长,男子多须、颧骨高突,目小鼻平,肤黄身短,编发后垂。清初归服,岁贡貂领赏。库页费雅喀,以姓氏(哈喇)和村屯(噶珊)为单位,编入户籍,各设姓长、乡长、分户管理,合赫哲费雅喀,至乾隆十六年(1751),共2398户,定户为额向清廷纳贡貂皮。

猜你喜欢

  • 云南省直隶镇边厅

    清末在云南西南部边疆设置的地方统治机构。清政府为了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的不断反抗和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直接统治,于光绪十三年(1887)在澜沧建置直隶镇边厅,治所设在勐朗坝(今澜沧县治),直接派兵驻防,辖今孟

  • 跳马

    苗族民间祭祀活动。源于万物有灵信仰。每逢地方遭人畜瘟疫或虫蝗灾害时,便许愿祭祀神灵,待岁丰之年举办。于夏历正月第一个马日(午日)举行,因名。行期1至3天。在跳马坪的神坛前举行杀猪祭神活动,由巫师主持。

  • 虎必来

    见“忽必来”(1486页)。

  • 敕燃马牌

    西夏符牌名。铜质,底盖合套式。圆形,径17.7厘米,底宽6.7厘米。有穿,穿纽刻错银西夏文“敕”字。盖上刻花纹图案,底内壁镌勾线西夏文“敕燃马牌”4字。造型别致,工艺精美。为西夏宫廷传递诏令、下达军情

  • 备马

    壮语音译。亦称“总方”。旧时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土官家奴的头目。通常自※“郎包”(家奴)中提升。职责为:替土官送信、催派夫役、统管家丁等。其人身仍属土官所有,除受田耕作,收获归己外,亦奉命传讯或捕捉人

  • 鄂尔多斯部

    蒙古部名。明代译作“袄儿都司”或“阿尔秃斯”。原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居河套,掌右翼,为鄂尔多斯济农。子衮必里克墨尔根于明嘉靖(1522—1566)中继据其地。有子9人分牧而

  • 天佑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正明年号。?—1094年。

  • 沙蜜

    土族第一代纳土司。蒙古族,一说藏族,其后世逐渐融合于土族中,遂以纳为姓。明洪武四年(1371),率部落归附明朝,授总旗,世袭,曾辖有“土舍”、“土民”200余户、男女1068人。附纳土司世系(居地西宁

  • 桂娄部

    高句骊族5部之一。后亦称内部或黄部。5部中原以消(一作涓)奴部人为王,汉时由桂娄部人取代,故有内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黄部之称。直至唐总章元年(668)高丽国亡,诸王皆由其部

  • 汉盘陀

    见“渴槃陀”(22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