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喜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围猎”之意。演变为军士名。凡从事佃渔射猎之民被征入伍为兵者,称阿里喜,意为“士兵之副从”。级别低于正军(甲军)。多由正军子弟充当。每正军1人可携带副从1至2人。也随正军一起征讨或驻防,任杂役,亦称“阿里喜随色人”或“贴军”,可能是围猎以供军需,类似后勤兵。代正军披甲时称“擐甲阿里喜”。月给钱、米、绢、绵等例物。待遇上低于正军。如驻防河南、陕西、山东的士兵年老退役时,正军赏银15两、绢11疋。阿里喜则赏银8两、绢5疋。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围猎”之意。演变为军士名。凡从事佃渔射猎之民被征入伍为兵者,称阿里喜,意为“士兵之副从”。级别低于正军(甲军)。多由正军子弟充当。每正军1人可携带副从1至2人。也随正军一起征讨或驻防,任杂役,亦称“阿里喜随色人”或“贴军”,可能是围猎以供军需,类似后勤兵。代正军披甲时称“擐甲阿里喜”。月给钱、米、绢、绵等例物。待遇上低于正军。如驻防河南、陕西、山东的士兵年老退役时,正军赏银15两、绢11疋。阿里喜则赏银8两、绢5疋。
见“穴骨只”(630页)。
金代户类之一。即“官户”(1531页)。
侗族民间传统舞蹈。有多耶、龙喘、芦笙舞、款会舞、坡会舞、祀神舞等几种类型。“多耶”是边唱边跳的集体歌舞,无乐器伴奏,多在正月举行。主要流行于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广西三江和湖南通道等侗族地区。“龙喘”
?—1696清朝大臣。汉军镶蓝旗人。金氏。天聪五年(1631),任二等侍卫。从太宗征明,围大凌河城。六年,从征明大同。崇德元年(1636),随睿亲王多尔衮征明,至沙河。六年(1641),从郑亲王济尔哈
见“报匣”(1062页)。
清朝武官。蒙古正白旗人。原喀喇沁部贵族之裔。兄达希于崇德(1636—1643)初,率众归清,授牛录章京世职。后达希获罪,以其袭职。五年(1640),从征明松山,屡立战功。顺治元年(1644),随军入山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内设识汉、藏文之教习2人,汉、藏文学生各8人。初由※东科尔充当,后为熟悉藏文闲散人员充当。办事勤劳者,准戴五品蓝翎、发给功牌执照;凡各处呈文由该房译为汉文或藏文,再由文案加条
传说中蒙古尼伦诸部女祖先。又译阿兰果火、阿抡郭斡。“阿阑”为名,“豁阿”为蒙古语“美丽”之意。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火里秃麻部人。首领豁里刺儿台蔑儿干之女。原居阿里黑兀孙(今勒拿河上游)地
春秋时晋国大夫。出身于白狄狐氏。※狐突子,※狐偃兄,晋文公重耳之舅父。晋献公(前677—前651年在位)时,与白狄联姻,娶其姊妹,遂以外戚在晋国任职,封大夫,与其弟狐偃共辅外甥重耳。周惠王二十一年(前
?—1648清初将领。蒙古族。扎噜特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六世孙,贝勒※色本弟。天聪二年(1628),随兄归附后金。随后金军攻明,围都城北京,力战败明军,以功赐号青巴图鲁。八年(1634),与色本朝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