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
即“稞大麦”,藏语称“乃”。青藏高原等无霜期短的高寒山区的藏族等少数民族和少数汉族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有抗寒、耐瘠、耐旱、抗逆性强等优点,千粒重30克左右,较小麦颗粒大,有紫、白、黑、黄等色颗粒及有芒、无芒等数十个品种。一般在春季播种,也有在越冬前播种的。生长期60—150天不等,以150天左右成熟的居多。以青稞炒熟磨成的糌粑是藏族的主食,以青稞酿制的藏酒是藏族喜爱的饮料。解放后,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已取得显著成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
即“稞大麦”,藏语称“乃”。青藏高原等无霜期短的高寒山区的藏族等少数民族和少数汉族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有抗寒、耐瘠、耐旱、抗逆性强等优点,千粒重30克左右,较小麦颗粒大,有紫、白、黑、黄等色颗粒及有芒、无芒等数十个品种。一般在春季播种,也有在越冬前播种的。生长期60—150天不等,以150天左右成熟的居多。以青稞炒熟磨成的糌粑是藏族的主食,以青稞酿制的藏酒是藏族喜爱的饮料。解放后,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已取得显著成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六年(1408)二月设置之弗朵秃河卫、正统后设之弗秃都河卫,皆作费克图河卫。
见“据曲”(2039页)。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耶悔水及窝谋罕城一带。其地约当今吉林省敦化市以北地区。景祖乌古迺时(1074年前在位),其部长已听命于乌古迺。肃宗颇剌淑时(1092—1094年在位),已被统一到女真共同
清代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号达赖乌巴什。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顾实汗第四子。初被拜巴噶斯育为子,与鄂齐尔图车臣汗一同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康熙十六年(1677),鄂齐尔图车臣汗为准噶尔部噶尔丹击败后,徙
鄂温克、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着”、“朱”等。含义有二:(1)家、家庭或同一个※撮罗子里的人,是对父系小家庭的称呼。一般以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组成,少数包括三代人,最多的为四代人。男子中的长辈是家庭中的主
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的战役之一。辽天庆四年(1114)九月,宁江州战役辽军兵败后,于十一月,辽都统萧糺里(一作萧敌里、萧嗣先)、副都统萧挞不也(野)将步骑10万会于鸭子河(今东流松花江西段)北
见“中国犹太人”(297页)。
见“庙丁”(1498页)。
即“贝阔”(314页)。
1624年葡萄牙传教士安夺德神父等进入阿里古格建立传教会,古格王受其影响,支持天主教,反对藏传佛教,遭到以王叔与王弟为首的喇嘛集团的抵制,双方矛盾加深。1626年冬至1627年春,古格王派军队到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