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山族

高山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40万(1977年),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西部平原及兰屿岛上。在外,祖国大陆共有2909人 (1990年)。因住地与文化特征的差异,内部又分※平埔人(主要散布在西部平原)和※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赛夏人和※雅美人等不同名称。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内中又可分成3大语团:泰雅语团;曹语团;排湾语团。据考古资料证实,其先民在台湾的历史可追溯到3万年以前旧石器晚期的※“左镇人”,主要来自祖国大陆东南部沿海一带的古越人祖先,后来也有部分从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迁入,相互融合。三国时称“山夷”,隋唐至元称“流求土人”,明代称“东番”或“东番夷”,明末至清又陆续出现“番族”、“土番”、“生番”、“熟番”、“平埔番”等名称。日本侵占台湾时又改称“蕃族”、“高砂族”。抗日战争胜利后普遍称高山族。以社为聚落单位,以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为主,但在阿美人中还保留母系社会残余,盛行男子入赘女家,世系随母系,家业由长女继承。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作物主要有稻、粟、芋、薯、豆类和瓜果蔬菜等,家畜有牛、猪、鸡、犬等。居于山地的高山族,狩猎在经济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是男子一项经常性活动。居住在兰屿岛的雅美人则以捕鱼为主,农业(种芋)为辅。家庭手工业有纺织、制陶和竹、木、藤器加工。传统衣服以麻布或兽皮制成,式样各地有别。过去有文身黥面、缺齿、穿耳、拔毛、束腹等习俗。每逢春播秋收、喜庆节日都举行盛大歌舞,乐器有咀琴、鼻笛、弓琴等,能奏出美妙动人的音律。善长绘画、雕刻,富有艺术创造才能。虽无本民族文字,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相信人死灵魂不灭,盛行祖先崇拜。遇有重大行为或染疾,习惯占卜(鸡卜、鸟卜、水卜、草卜等)以问吉凶。富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传统,1930年10月27日反抗日寇暴行的“雾社起义”,举世闻名。

猜你喜欢

  • 斡朗改

    又译嗢娘改。辽时对北方一部族的称呼,曾附辽,为辽属国。原词为契丹语地名,其词意不明,部以地名称之。该部居于今贝加尔湖一带。据史载,辽属国可纪者有59,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征兵,无定额,从其便,不从者讨

  • 杨干贞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义宁国君主。一作杨干真。白蛮(白族先民)大姓。和村(在今云南宾川县)人。《南诏野史》传其为南诏王隆舜私生子,其母带孕适渔人杨氏,故为杨氏子。长仕郑氏大长和国,官至剑川(胡蔚本《南诏野

  • 内商

    存贮金银及贵重财物供达赖喇嘛支用的仓库。每举行攒召(法会)之际,达赖喇嘛下山诵经,远近瞻礼人众所递丹书克,金银绸缎等,俱以一半交内商。每月所出所入各项缮写清单,呈报济龙呼图克图查对,由噶布伦,会同布达

  • 哈喇塔勒

    清代新疆地名。见《西域图志》。《西域水道记》作喀喇塔拉。或作哈拉塔拉。为巴尔喀什湖南面荒漠地带东南的重要居民点。即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卡拉塔勒。

  • 山南

    地名。亦名洛喀。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原为西藏南部,羊卓雍以东和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之俗称。现为西藏自治区五个地区之一。辖乃东、贡噶、扎囊、桑日、加查、朗县、穷结、曲松、浪卡子、错那、洛扎、隆子、错美十三

  • 特古斯阿勒坦呼雅格图

    ?—1916清末民初蒙古王公。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31代孙,额尔齐木毕里克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任伊克昭盟副盟长。1911年辛亥革命时,坚

  • 宁夏数花

    回族曲艺之一种。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其特点是多人同台演出,一般为先领唱,后合唱,每段均有齐声合腔,有时也间以说白。每段唱词常由花名起兴(如茉莉花、牡丹花等等),引出演唱内容,最后回到花名上来以告结束

  • 十六国之一。铁弗匈奴所建。该部为南匈奴单于裔,右贤王去卑之后。世居今陕西北部长城内外,以游牧为业。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为北魏所破,在※赫连勃勃率领下臣附于后秦姚兴。安帝义熙三年(407),举

  • 梅那国

    西夏国号。甘肃安西榆林窟第15窟西夏文题记有“南方阇普梅那国”之称。或为党项人民称谓minyak之对音。

  • 车师前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交河城遗址)。以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名。本属车师国(原姑师国),宣帝(前74—前49年在位)时破车师,分其地为前后两部。前部即车师前国。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