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鹗

高鹗

清朝作家。汉军旗人。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乾隆六十年(1795)进士。曾任内阁侍读、刑科给事中等官。乾隆五十六年(1791),与程伟元第一次将曹雪芹题名《石头记》的手抄本以活字版排印出版,更名为《红楼梦》,120回。一般认为原作只有80回,80回以后稿本未及整理即已“迷失”,经高鹗根据原书线索,续成后40回,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结构完整、故事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也有人认为高鄂非后40回作者,只是对当时各种续稿加以整理和补订,使全书成为120回今本。此外,高鹗还著有《兰墅诗钞》等。

猜你喜欢

  • 扎法

    清代云南孟连勐梭地区拉祜族头人,反清斗争首领。清同治(1862—1874)间,云南回民起义失败后,各族人民继续进行反抗。光绪十七年(1891),与傣族土司罕炳昭领导孟连的募乃、董竹、木戛等寨拉祜、傣等

  • 喇德纳巴德喇

    清代卫拉特蒙古高僧。蒙古族。幼年出家,随咱雅班第达从事传教活动,担任其主管侍从——绥本堪布。清顺治九年(1652),陪同咱雅班第达入藏,朝拜达赖五世。十八年(1661)作为咱雅班第达的全权代表到爱呼斯

  • 克烈部

    清代哈萨克中玉兹(鄂尔图)分支部落名。又译柯勒依。先民为蒙元时期克烈部。南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首领王罕被成吉思汗战败后,被迫西迁,后遂融合于哈萨克,为左部哈萨克重要成员之一。乾隆二十二年(1

  • 鸭绿江路

    见“鸭绿江部”(1867页)。

  • 蚕丛

    蜀王名。《华阳国志·蜀志》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约在春秋之世,蜀人首领第一称王者。《蜀王本纪》云:“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传说其衣青衣,教民蚕桑。继其王位者先后有柏灌

  • 达弟

    藏语音译。解放前四川阿坝卓克基藏区土司制下的一个社会等级。又称“克尔米”,意为“什么都要做的人”,俗称“家人”,即奴隶。来源于孤儿或因家贫被卖为奴者,亦有与“家人”结婚降为此等级者。世代为奴,无任何私

  • 坊里制

    元代社会的基层行政组织制度。“坊”指城关中的基层行政设施“隅”和“坊”;“里”指农村中的基层行政设施“乡”和“都”。元制:城市录事司下分设隅、坊二级,隅设职事人员隅正,坊置坊正。农村中分设乡、都二级,

  • 文昭

    1679—1732清初诗人。爱新觉罗氏。满族。饶余亲王阿巴泰曾孙,原封镇国公百绶子。字子晋,号茶翁、芗婴居士、紫幢轩主人,自署北紫山人。辞爵读书,从王士祯游。工诗,,才名颇盛,其诗取百家之精华。著有《

  • 萧观音奴

    辽代将领。字耶宁。奚族。为奚王萧搭纥孙。辽圣宗朝入仕。统和十二年(994),为右祗候郎君班详稳。迁奚六部大王。旧制,俸秩外所给獐鹿,皆取于民,为减民负担,奏止,受纳,罢之。二十年(1002),为先锋,

  • 降喀四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一作“夏尼玛三部”、“门尼玛三部”、“达旺四周四措”。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四措为:夏日措、拉乌措、色如措和勺羌夏乌措。四措范围地处管理门隅政教事务的※降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