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舂惜
董蛮人,居于叙州(今四川宜宾)。宋初,自称“马湖路三十七部落都王子”,以马来贡。其地西北近犍为之沭川、赖因砦,其砦扼蛮险,蛮人数扰边。熙宁至绍圣间(1068——1098),朝廷徙赖因砦监押驻荣丁砦,由县吏严加控制。政和五年(1115),始改监押充知砦事,但董蛮人攻掠如故。
董蛮人,居于叙州(今四川宜宾)。宋初,自称“马湖路三十七部落都王子”,以马来贡。其地西北近犍为之沭川、赖因砦,其砦扼蛮险,蛮人数扰边。熙宁至绍圣间(1068——1098),朝廷徙赖因砦监押驻荣丁砦,由县吏严加控制。政和五年(1115),始改监押充知砦事,但董蛮人攻掠如故。
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初仕杜重威,后归郭威。后周太祖即位,擢为作坊副使。显德二年(955),改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好聚敛,为方镇以贿赂著称。后周末,加检校太傅。宋初,加检校太尉,不久,以疾返
字景纯,本名蒲烈。好学,通晓契丹大小字。嗣耶律固续成《辽史》七十五卷,加宣武将军,除太常丞。海陵王即位,擢左谏议大夫。累迁翰林学士承旨。海陵王选朝官十人备咨询,唯永祺应对宽厚,时人称为长者。年五十七岁
【生卒】:740-804字遐举。数年随从张镒,甚受敬重。历职侍御史、仓部郎中、湖南都团练观察使等。贞元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奏请罢除考判官、“别头举人”及裁减多余胥吏。(,参见《新唐书》)【
洪武末,任燕王府长史。曾奉燕王之命,奏事京师,实将燕王谋反事,密告于建文帝。及张昺、谢贵将捉拿燕王,诚与护卫指挥卢振约为内应。事败,诚、振俱被杀,灭其族。【生卒】:?—1399【介绍】:明人。建文初为
丰城(今属江西)人。天顺四年(1460)进士。罗伦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时,他以御史巡按福建。成化中,曾建言“政事必与大臣面议”。宪宗不能用。终广东副使。【介绍】:明江西丰城人,字伯辅。天顺四年进士。授御
曹县(今属山东)人。崇祯时由贡生官保康知县。流“贼”陷城,死。
【介绍】:五代时卫州人。后唐明宗天成中,为石敬瑭客将。敬瑭建后晋,累迁华州刺史,寻迁镇同州。出帝与契丹绝好,继勋预其谋。契丹入洛,继勋来朝,契丹责之,忧愤卒。
【生卒】:550-630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陈末为国子助教。隋炀帝时,拜秘书学士。入唐迁太学博士。著《经典释文》三十卷及《老子疏》、《易疏》等。(189上/4944,参见《新唐书》)【生卒】:约5
【生卒】:1460—1527【介绍】: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弘治间举人。授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旋辞归。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与寅并以任诞为世指目。工诗文,其诗取材颇
【生卒】:?—1647【介绍】:清满洲正蓝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初隶代善,以不得志,两次投明,均不久自归。屡从太宗攻明。崇德七年,深入至兖州始还。顺治元年,从入关,转战至浙江。官至都统。坐事罢官削爵。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