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人物>许衡

许衡

【生卒】:1209—1281

【介绍】: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生卒】:1209——1281

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幼读经书,家贫无书,便借书手抄。后与姚枢窦默等读程朱之书。1254年为京兆提学,郡县皆建学校。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被召至京师。至元二年(1265)受命议事中书省,上《时务五事》,提出“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的主张。六年,与徐世隆定朝仪,与刘秉忠定官制,为中书左丞。八年,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择蒙古贵族子弟教之。十三年,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新制仪象圭表、日测晷景,编定新历《授时历》。病逝,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生卒】:1209—1281

【介绍】: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生卒】:1209——1281

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幼读经书,家贫无书,便借书手抄。后与姚枢窦默等读程朱之书。1254年为京兆提学,郡县皆建学校。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被召至京师。至元二年(1265)受命议事中书省,上《时务五事》,提出“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的主张。六年,与徐世隆定朝仪,与刘秉忠定官制,为中书左丞。八年,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择蒙古贵族子弟教之。十三年,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新制仪象圭表、日测晷景,编定新历《授时历》。病逝,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生卒】:1209—1281

【介绍】: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猜你喜欢

  • 卓秉恬

    【生卒】:1782—1855【介绍】:清四川华阳人,字静远,号海帆。嘉庆七年进士。授检讨。改御史,历给事中。尝论盗贼与捕役勾结,故盗风难息。道光间历左都御史等官,兼管顺天府尹最久。九卿会议时,常有辩论

  • 杨信民

    【生卒】:?—1450【介绍】:明浙江新昌人,名诚,以字行。举于乡,入国学。宣德时为工科给事中。正统中擢广东左参议,为政清正廉明,劾不法官员多人。景泰元年,黄萧奍军围攻广州,信民奉朝命巡抚其地,故示宽

  • 斐豹

    【介绍】:春秋时晋国人。悼公时以罪没为官奴,丹书记其罪。时栾盈袭绛为乱,国人惧栾氏之力臣督戎,事急。豹谓范宣子曰:“苟焚丹书,我杀督戎。”宣子许之。豹果杀督戎,败栾盈。

  • 吕馀庆

    【生卒】:927—976【介绍】:宋幽州安次人。本名胤,避太祖讳,因以字行。吕琦子。周世宗时,太祖历滑、许、宋三镇,馀庆并为宾佐。宋建,自给事中充端明殿学士,知开封府。历户、兵二部侍郎,知潭、襄、江陵

  • 司马裒

    【生卒】:300—317【介绍】:东晋元帝子。字道成。初继叔父长乐亭侯浑,后徙封宣城郡公,拜后将军。裒有成人之量,贤于其兄。帝拟立裒为太子,征询王导。导以“世子、宣城俱有朗俊之目,固当以年”对,乃更封

  • 曹偕

    【介绍】:宋真定灵寿人,字光道。曹佾从弟。少读书知义,以节侠自喜。为许州都监,累迁东上閤门使。知雄州,进华州防御使,知相州,徙河阳总管卒。曾从梅尧臣学诗,尧臣称之,为序其诗。

  • 刘崇

    【生卒】:?-6西汉末年人。长沙定王后世孙。封安众侯。王莽居摄元年(6),由安汉公称摄皇帝。他与其相张绍认为,王莽专断朝政,必危刘氏,乃率宗族举兵反莽,从者百余人。后被王莽派兵诛死。

  • 元宗胤

    安寿孙,明帝时以杀叔父罪,赐死。(,参见《北史》)

  • 张祐

    【生卒】:?——1532字天祐,广州(今属广东)人。弘治中袭职为广州右卫指挥使。从征南海寇禤元祖,有功。正德中,历任广西副总兵、都督同知。平刘文安、李通宝盗贼;破府江贼;督讨临桂、灌阳诸瑶;连破古田贼

  • 李光

    【生卒】:1078——1159字泰发,越州上虞(今属浙江)人。崇宁进士。累迁符宝郎,上奏称天下之财竭于蔡京、王黼,使公家无半岁之储,百姓无旬日之积。又陈三镇不可与金。高宗即位,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