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
【生卒】:128-169
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人。出身贫贱。博学有才,擅长论议,为士人所仰慕。与李膺等友善,是名士“八顾”之一。初游学,后归乡,不好危言高论,故免于党锢之祸。晚年于故里讲学,弟子多至数千。卒于家,四方士人会葬者千余人。
【介绍】:
东汉人。灵帝末年黄巾军余部首领。于河西白波谷聚众复起,进据太原、河东等郡,有众十余万,号白波军。
【介绍】:
东汉人。灵帝末年黄巾军余部首领。于河西白波谷聚众复起,进据太原、河东等郡,有众十余万,号白波军。
【生卒】:128-169
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人。出身贫贱。博学有才,擅长论议,为士人所仰慕。与李膺等友善,是名士“八顾”之一。初游学,后归乡,不好危言高论,故免于党锢之祸。晚年于故里讲学,弟子多至数千。卒于家,四方士人会葬者千余人。
【介绍】:
东汉人。灵帝末年黄巾军余部首领。于河西白波谷聚众复起,进据太原、河东等郡,有众十余万,号白波军。
【介绍】:
东汉人。灵帝末年黄巾军余部首领。于河西白波谷聚众复起,进据太原、河东等郡,有众十余万,号白波军。
字子装,西汉齐国(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后徙长安杜陵,号杜田生。受《易》于东武孙虞。为西汉儒学《易传》宗师,授东武王同、洛阳周王孙、齐服生及丁宽四人,而四人皆著《易传》数篇。(、参见《史记》)【介绍
【介绍】:唐时云南东蛮两林部首领。初以兄子乌星幼,摄其爵,领其部,后请归爵。曾约勿邓、丰琶部断泸水桥攻吐蕃,请剑南节度使韦皋济师。皋遣精卒二千,与其共破吐蕃于台登,杀吐蕃青海、猎城二节度。诏以那时为顺
延之娶魏淮南王女所生。袭父爵。位至殿中尚书,进封西平公。
字善长,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人。少隶禁军,选补殿侍,累迁散都头班指挥使,擢并代州兵马钤辖,徙真定路。庆历中,王则据贝州起义,元攻城,由永济渠穴地攻入。改右骐骥使,擢普州刺史,迁宫苑使,专管勾麟府军马
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初至京师太学受业,拜班彪为师。因家贫无书,常到书肆阅读,遂至博览百家。归乡后以讲学为业,又仕郡功曹、州从事等。专心著述,立志辨疑释难,有《论衡》八十五篇、《养性论》十六
字希古,桐城(今属安徽)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永康知县。善断诉讼。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擒巨盗卢十八。捐俸,救活贫女无数。以治行第一,升礼部主事、郎中、浙江
【介绍】:东汉会稽山阴人,字长君。少为县吏,耻於迎送上官,遂弃车马去。诣犍为从杜抚学《韩诗》,积二十年乃归。州召补从事,不就。后举有道,卒于家。有《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以为《诗细》长于《论
【生卒】:1561—1643【介绍】:明陕西渭南人,字伯墀。南大吉孙。万历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文选郎,擢太仆少卿,进太仆卿。请如诏书免矿税,触神宗怒,削籍归。天启初起为太常卿,累迁南京吏部尚书,以
安平(今属河北)人。家有二十二房。一百九十八口,七世共居同财。争赴徭役。被表彰。(,参见《北史》)【介绍】:北魏博陵安平人。七世共居同财,家有二十二房,一百九十八口,长幼济济,风礼著闻,为乡里所嗟美。
【介绍】:明苏州府嘉定人,号三松。朱缨季子,稚美弟。祖、父二代以刻竹名家,至稚徵而技臻极妙。性简远,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善画驴。其雕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见者情惬,则任其移去勿惜。意所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