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诗选

唐诗选

选集。一名《李于鳞唐诗广选》、《李于鳞唐诗选玉》等。明李攀龙选。七卷。此书原为李氏《诗删》所选唐诗部分,后摘出单行。共选诗人一百二十八家,诗四百六十五首,各体兼收,按诗体编次。编者自称“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尽于此”(《序》),但在“诗必盛唐”思想指导下,所选详于初、盛唐,而略于中、晚唐,以致白居易李贺杜牧等均未入选;而且取舍、褒贬也有疏漏偏颇。由于编者为诗坛盟主之一而所选多为名篇,又由于当时文学好尚影响,故此编颇为明人推重。到清代,贬斥者始多。但它在当时和后世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却不宜全盘否定。此编单行本多有注家笺评,有明王穉登参评本、蒋一葵笺释之万历刊本、黄家鼎评《庵重订李于鳞唐诗选》崇祯刊本、凌宏宪集评《李于鳞唐诗广选》万历刊本、钱谦益《新刻钱太史评注李于鳞唐诗选玉》万历刊本、叶昂羲直解《唐诗直解》清博古斋刊本等。国外有日本、朝鲜刊本多种,一九八二年日本又有中岛敏夫详注本。

①明李攀龙撰。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属山东)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与王世贞同为“后七子”首领。李氏作诗力倡“诗必盛唐”,遂自选唐诗,以供他人楷模。全书七卷,选诗人128家,诗465首,各体兼收,以诗体排列编次。所选以初、盛唐诗为多,中唐甚少,晚唐更少,如白居易李贺杜牧大家、名家,竟一首不收,其偏废如此。即于所选作家中,其名篇亦漏缺甚多。又七古最推杜甫而贬李白七言律诗最推王维李颀,杜甫反在王、李之下,也不尽恰当。而李氏《序》中则自称“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尽于此”,甚是自信。然此书一出,风行海内,甚得明人推重,如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一云:“自宋以还,选唐诗者,迄无定论……而二百年后,李于鳞一编复兴,学者尤宗之。详李选与《正声》,皆从《品汇》中采出,亦云得其精华。但高选主于纯完,颇多下驷谬入;李选刻求精美,幸无赝宝误收。”而清人如吴乔、李重华等则多加贬斥。因李氏此选无评笺,故问世后注家蜂起,有王穉登参评之明刻本,蒋一葵笺释之万历刻本,黄家鼎重定、题为《𨛅庵重订李于鳞唐诗选》之崇祯刻本,凌宏宪集评、题为《唐诗广选》之明万历刻本,叶羲昂直解、题为《唐诗直解》之明刊本,又有吴逸注本,钟惺、刘孔敦评注批点本,钱谦益评注本等,此外又有日本、朝鲜刻本多种,1982年又有日本中岛敏夫详注本。②明曹学佺撰。学佺(1574~1647),字能始,号石仓,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万历进士。曾选上古至明代诗为《石仓十二代诗选》506卷,《唐诗选》为其中一部分。有明崇祯刻本。曹氏对《唐诗归》诸选不满,又羡《唐诗品汇》之全,故选诗颇多,初唐18卷,盛唐15卷,中唐27卷,晚唐40卷,拾遗10卷,凡110卷。选李白诗最多,杜甫次之,与诸家稍异。因不满李攀龙谓唐无古风之说,故所选以古体诗为多,尤多中、晚唐之古风。所以此书虽无评笺,然对研究唐诗则颇为有益。③明赵士春编。士春,字景之,虞阳(今江苏常熟)人,崇祯进士。《唐诗选》,一册。所选以中唐诗为多,略及盛唐;以五言诗为多,略及七律等体。无笺注,有批语,或眉批,或尾批,或评诗,或评诗人。后有清胡慰曾跋文1篇,叙述发现此书之经过。仅有稿本,世所罕见。④清吴翌凤选。翌凤(1742~1819),初名凤鸣,字伊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著有《稽斋丛稿》等。《唐诗选》,六卷。选录唐人诗作,有意模仿王士禛《唐贤三昧集》,以风格神韵为主。以诗人先后编次。有诗人小传。有圈点,无评析和笺注。卷前有严荣序文1篇。有清嘉庆十年(1805)沧浪吟榭校刻本。⑤清王闿运撰。闿运(1833~1916),字壬秋,湘潭(今属湖南)人。咸丰举人。辛亥革命后曾任清史馆馆长等职。著述甚多。此书为七卷,各体兼收,选面颇宽,也多有与前人选本不同处。卷一为五古,以李、杜最多;卷二为七言歌行,此卷又分五小卷,李颀、李白、杜甫、李贺、元稹五人各为每小卷之冠;卷三为五律,选杜甫最多;卷四为七律,以李商隐最多;卷五为杂五言诗,以王维最多;卷六为七绝,以王昌龄刘禹锡最多;末附宫词、游仙诗一卷,收王涯宫词14首,王建宫词79首,曹唐游仙诗66首。此书诗后虽无评笺,然王氏有《湘绮楼说诗》6卷,对所选诸诗多有评述。近代初学诗者,除以《唐诗三百首》、《唐宋诗醇》、《千家诗》等为教材外,亦有以王氏《八代诗选》、《唐诗选》为教材者,几与《唐诗别裁》、《今体诗钞》诸选本齐名。此书版本有光绪二年(1876)刻本,光绪十二年刻本,均为成都尊经书局刊行。又有宣统三年(1911)东州刻本、《湘绮楼全书》本,1942年铅印本等。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曾出版过《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其批语多在眉端,语甚简短,皆有感而发。⑥马茂元选注。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后又修订再版。本书选录115家并无名氏诗人诗歌500余首。此书是建国后第一部唐诗新选本,编者力图突破旧选本诗学观念的影响,兼顾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选诗既能撷取唐诗精华,又能反映唐诗发展历程;诗人名下附小传,诗后注释以释词为主而兼及诗艺赏析,颇便初学。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初版,以后多次印刷,流传甚广。全书共选入130余家诗人的诗歌630余首。每位作家均先列其小传,对其生平以及创作特点作了简明扼要又较精当的介绍。作品注释除训释典故及难字难词外,还注意贯通诗意、解决一些疑难及关键问题。书前的“前言”则对唐诗繁荣的盛况、繁荣的原因、唐诗的思想内容、唐诗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诗人及其创作等问题作了准确详明的分析论述。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该书是一部容量较大、注释准确平易、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较好选本。⑧赵昌平著。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10月初版,为钱伯城主编《中国诗歌宝库》丛书之一种。分上、下册。上册收录唐人咏歌出处浮沉的作品,而下册所收作品,主要抒写乡土亲友之情,离合生死之感,风物节序之韵,论诗谈艺之趣。每首诗都有注释、作意、作法、鉴赏、补充说明诸项,颇为新颖别致。每册后附入选诗人小传。

猜你喜欢

  • 孙季良

    【介绍】:见孙翌。

  • 破愁

    排解愁思。黄滔《奉酬翁文尧员外神泉之游见寄嘉什诗》:“泉源出石清消暑,僧语离经妙破愁。”

  • 酌醴焚枯鱼

    三国魏应璩《百一诗》:“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后用以咏田园生活。杨炯《和石侍御山庄》:“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

  • 唐代的诗人

    〔日〕平冈武夫、市原亨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月出版。该书为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编的一套综合性中国断代文献索引《唐代研究指南》之一种。前有“中译本出版说明”、平冈武夫的“再版前言”、贝

  • 薛收

    【生卒】:592—624【介绍】:唐代文学家。字伯褒,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薛道衡子。年十二,能属文。与族兄德音、侄元敬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以父在隋死于非命,洁志不仕,大业末,郡举秀才

  • 姚月华

    【介绍】:尝梦月坠妆台,觉而能诗、聪慧过人。少失母,随父至扬子江,观端午龙舟之戏,为书生杨达所见,遂以诗传情。自后屡相酬和,来往无间。后姚父忽迁江右,月华仅留诗以别。杨达遍寻江右,终不可得,踪迹遂绝。

  • 南朝(玄武湖中玉漏催)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讽刺南朝君主荒淫失政。作者选取南朝各代皇帝淫乐相继、变本加厉、恶性发展的典故史事,揭示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作者从宋、齐落笔,但又不限指宋、齐;后半部分专咏陈事,着重讽陈后主又

  • 直须

    ①应当,应该。孟郊《伤时》:“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②直待,直到。栖白《哭刘得仁》:“直须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消。”③确实。崔日用《乞金鱼词》:“台中鼠子直须谙,信足跳梁上壁龛。”

  • 崭崭

    ①高耸,高峻。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飓风狂浩浩,韶石峻崭崭。”②突出貌。储光羲《述韦昭应画犀牛》:“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骎骎。”③整齐貌。杜牧《杜秋娘诗》:“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 李郢诗

    诗集。唐李郢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郢诗》一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李郢端公诗》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上》作《李端公集》一卷,《宋史·艺文志七》作《李郢诗》一卷。《唐才子传·李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