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敦煌赋卷

敦煌赋卷

敦煌遗书内保存的赋类作品。这类赋除见于《文选》的王仲宣《登楼赋》(P3480)、张平子《两京赋》(P2528)、成公绥《啸赋》(P3663)和左太冲《吴都赋》(L1457)以外,多为流传于敦煌地区的唐人作品。其中除少数作品见于《全唐文》、《文苑英华》外,多数为唐人诗文集、总集所未载。检点斯坦因、伯希和劫藏的敦煌卷号和俄编《亚洲民族研究所敦煌特藏汉文写本解说目录》,已搜集载有赋的卷号四十一个,去同存异,得赋二十篇。兹列表于次:

关于敦煌赋篇的整理,始见于叶德辉刊刻《双梅景盦丛书》(一九一四年)时,校录白行简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其后,刘复敦煌掇琐》(一九二五年)、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一九五七年)、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一九八四年)分别辑录《晏子赋》、《韩朋赋》、《燕子赋》两种。王重民还就《游北山赋》、《元正赋》、《三月三日赋》、《死马赋》进行过校录和介绍(分别见《敦煌古籍叙录》、《补全唐诗》)。一九七八年,潘重规《敦煌赋校录》(《华冈文科学报》第11期)利用十七种敦煌原卷校录出十一篇赋作(不包括《敦煌变文集》等已刊的赋篇)。潘著以精深的学识,钩沉辑佚,探幽发微,使散落沧海的遗珠,复得重显于世,较以往敦煌赋的整理堪称集大成者。其后,张锡厚《敦煌赋集校理》(《文学遗产增刊》第18辑),继潘作之后,又根据二十种敦煌原卷校录出十二篇赋作。以上有关敦煌赋集的整理适可弥补唐人总集文集的不足,同时也为研究唐代赋史提供一些难得的材料。

敦煌赋篇按其体式约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诗人文士之作。这类赋作除受汉魏六朝以来俳赋的影响,与唐人的律赋更为接近,甚至全用诗体入赋,如刘希夷《死马赋》通篇皆用七言句,刘长卿《酒赋》、卢竧《龙门赋》则以三、七言句为主,而佚名的《子灵赋》又以五、七言句入赋。这种近似诗体的敦煌赋,还保留唐代赋体文学的鲜明特点。其二为流传民间的俗赋。这类赋作如《韩朋赋》、《晏子赋》、《燕子赋》等,均以叙事体为主,在形式上与“杂赋”相类,具有以口语为主,押韵自由,善用比喻,寓意深长等特点。它与传统赋体有别,特别是通过对话问答展开情节,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可视为古来赋作之变体,亦值得重视。

猜你喜欢

  • 老骥思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以指年纪虽老,犹有远大抱负。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亦作“老骥”、“老马伏枥”。王昌龄《代扶风

  • 扬风

    晋代袁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守,太傅谢安赠给他一把扇子,袁宏回答:“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事见《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后因以“扬风”为咏地方官施行仁政之典。李隆基《赐崔日知往潞州》

  • 樊衡

    【介绍】:唐代散文家。相州(治今河南安阳)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十五年(727),登武足安边科。后尝佐幽州长史薛楚玉幕。《全唐文》存文三篇。事迹见唐崔颢《荐樊衡书》、《唐会要》卷七六。

  • 西社

    即西方社。贯休《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还须结西社,来往悉诸侯。”

  • 临川山行

    【介绍】:周瑀作。此诗写旅途所见及凄凉心境,迟暮之感。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带景。

  • 瘦马行

    【介绍】:杜甫乾元元年(758)冬贬官华州司功参军时作。一作《老马行》。诗写一匹被遗弃的官马,前八句写瘦马憔悴之状,后十二句写瘦马悲楚之情。写实而兼抒情,实借马以寓身世之感。刘辰翁曰:“展转沉着,忠厚

  • 蒲津河亭

    【介绍】:唐彦谦作。蒲津,在今山西永济。诗言清秋登上蒲津河亭,凭栏眺望之所见所感,惆怅无绪的思乡怀古之情充溢其间。写景绘情生动真切,运典用事妥帖自然。前人评其诗“清峭感怆”(见《全唐诗话》卷四《李商隐

  • 张冠章

    【介绍】:见张祎。

  • 儿侬

    犹言儿郎。泛指人们。卢肇《谪连州书春牛榜子》:“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 泰阶平

    喻指风调雨顺,天下太平。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九:“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参见“台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