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避骢马”。
【生卒】:760—824【介绍】:唐代文学家。字元理。原名调。河中猗氏(今山西临猗)人。排行十二。张延赏子。初以门荫授河南参军。累至中书舍人。元和四年(809)知贡举。历工部、户部二侍郎。出为陕州观察
又称“对偶”、“排偶”或“偶对”。由两个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所组成的结构都叫对仗。对仗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在各种文体中广泛使用,但尤以辞赋、骈文或诗词最为讲求。近体诗兴起后,律
【介绍】:东汉末年襄阳隐士。《全唐诗》收其诗2首,列为鬼诗。乃系伪托。《万首唐人绝句》收此二诗,但云为马绍隆作。
【介绍】:李商隐作。这五首诗是作者叙述生平遭际、评论政治是非的重要组诗。作者模仿杜甫七绝连章议论的体制,借咏史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首章是借初唐诗人王杨沈宋自喻,感慨自己早年从令狐楚学骈文,以为能为皇帝
【介绍】:韦应物作。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四川东北部。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以嘉陵江汹涌、喧闹之声为喻,说明人之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必然会产生强烈反应,表达了诗人对物性人情的感悟认识。清沈德潜评云:“两
酷热。杜甫《夏夜叹》:“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介绍】:柳宗元作。诗中多用典,借历史以抒胸臆,可谓借古讽今之作。观诗意,盖以讽当时盗杀武元衡事。元衡为相,宅在京师靖安里。元和十年(815)六月,将朝,出里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射之,从者散走,遂遇害
【介绍】:五代诗人。字一之。建阳(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约于南唐保大三年(945)游庐山国学,与杨徽之同学友善,又与江为、伍齐过往唱酬。后周显德五年(958),周世宗南征至广陵,贯潜渡江献诗。内有
【介绍】: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与姊若莘、若昭、若伦、若宪皆有文名。德宗时入宫,呼为女学士。惜早卒。《全唐诗》于若宪名下收诗1首,注云“一作若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