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声调之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其他三声皆为仄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讲求平仄是我国诗、词、曲等文学体裁较重要的特
《汉书·王吉传》载:贡禹与王吉为好友,王吉当官后,贡禹也高兴地弹去冠上尘,准备出仕了,时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后因以“贡禹冠”喻指愿意辅佐好友或有人提携。薛逢《上吏部崔相公》:“公车未结王生袜,客
指广东省增城市东罗浮山中的石梁,因望之如桥,其色如铁,故称。曹唐《送羽人王锡归罗浮》:“石磴倚天行带月,铁桥通海入无尘。”
祝鸿杰、曹文彪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15万字。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译》丛书。李白是继屈原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作品对历代影响极为深远。本书选
本用以描绘蜻蜓在水上嬉戏的情景。语出杜甫《曲江二首》之二:“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今多用以比喻肤浅不深入。
唐代科举进士考试按甲、乙二科取士。因亦泛指科举考试。萧颖士《送张翚下第归江东》:“地尽东南美,朝遗甲乙科。”
直言辩争貌。刘禹锡《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禁中时谔谔,天下免忉忉。”
范之麟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8月出版,为《唐诗小集》丛书之一,13.4万字。本书以《全唐诗》为底本,参校他本,择善而从,取录有参考意义的异文,附于注文内。共收诗170余首,基本依《全唐诗》分体编
指春秋时宁戚饭牛、扣角而歌的故事。后用为咏怀才不遇之典。高适《苦雪四首》之四:“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赞同,两相同意。杜甫《秋雨叹三首》之二:“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直。”亦特指男女钟意。顾况《梁广画花歌》:“手把梁生画花看,凝嚬掩笑心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