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介绍】:

杜甫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时安禄山已在渔阳起兵叛唐,但消息尚未传至长安,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子,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已预感到大乱将至,忧心忡忡,遂作此诗。全诗分三大段,自开头到“放歌破愁绝”为第一大段,写自己拯世济民之抱负;从“岁暮百草零”到“惆怅难再述”,为第二大段,写途中所见所闻;从“北辕就泾渭”到结尾为第三大段,主要写至家后之景况。“穷年忧黎元”是贯串全诗的中心思想。正因“穷年忧黎元”,才能从“朱门酒肉臭”想到“路有冻死骨”,才能在“幼子饿已卒”的悲惨情景中而“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国忧民无已时,故而“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这是杜甫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可称一代史诗。《唐宋诗醇》卷九评曰:“此与《北征》为集中巨篇,摅郁结,写胸臆,苍苍茫茫,一气流转。其大段有千里一曲之势,而笔笔顿挫,一曲中又有无数波折也。……前述平日之衷曲,后写当前之酸楚,至于中幅,以所经为纲,所见为目,言言深切,字字沉痛,《板》、《荡》之后,未有能及此者。此甫之所以度越千古,而上继三百者乎?”

猜你喜欢

  • 杞人忧天

    语出《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介绍】:薛涛《春望词四首》其三诗句。“同心草”乃香草打成的连回文式结,以示男女相爱同心。这两句诗含蓄地表达了女子的幽怨怅望之情。

  • 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介绍】: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诗句。然,同“燃”。杵(chǔ),捣衣用的棒槌。二句谓客舍孤灯和秋夜捣衣之声引起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情感。抽象的“客梦”、“

  • 高千里

    【介绍】:见高骈。

  • 对联

    互相对偶的文句。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一般张贴、悬挂或镌刻在门、厅堂及柱子上。它是由诗词中的对句发展而来的,讲究对仗工整贴切,上句末字声调必仄,下句末字声调必平。

  • 登科后

    【介绍】:孟郊作。贞元十二年(796),诗人四十六岁方始进士及第,屡试不第之郁愤一扫而光,乃作此诗。登第后得意放荡之情溢于言表,率直流畅,诚胸臆间语,或以为“非能自持者”(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八),

  • 风疾舟中优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介绍】:杜甫大历五年(770)冬,由长沙去岳阳,船经洞庭湖所作。此后不久,他就病死在去岳阳的破船上,这首诗则成了他的绝笔。风疾,风痹病。伏枕,即卧病。杜甫早有风疾,此时加剧,不能起身,故伏枕写诗。这

  • 祢衡

    东汉平原人,字正平。少年英俊,才气不凡,受知于孔融,推荐给曹操,后又事刘表、黄祖,皆以文才受重视,但是也往往因恃才傲物被贬斥,后终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年仅二十六岁。见《后汉书·祢衡传》。后或以称美文才

  • 李白杜甫白居易

    欧阳彬、许慎知编注。是一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唐代诗人的诗歌选注本,而排列次序与书名不同,第一卷为白居易诗,99首;第二卷李白诗,61首;第三卷杜甫诗,51首。有题解、注释及今译,简要明晰,通俗易解。

  • 讳辩

    唐韩愈作。宪宗元和六年(811)作于洛阳,时愈为河南令。文云:“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和而唱之,同然一辞。”是先有争名者之毁然后贺乃不肯应举。文先以儒者奉行之律,即“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