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俄、德、美、法、英、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按照外交惯例,驻外使馆由驻在国负责安全,派驻国无权调兵自卫。戊戌变法失败后,列强借口驻扎南苑的董福祥部甘军曾与之发生冲突,便践踏外交惯例,强迫清政府同意各调一支不超过五十人的海军卫队保护使馆。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春夏,义和团在京津兴起后,列强在催逼清政府剿办的同时,策划调兵亲自镇压。5月20日(四月二十二日)公使团胁迫清政府允许增兵入卫。此后,英、俄、美、日、法、意等国三百五十六名联军首先入京,随后五十五名德军、三十名奥军也援例而至,是为八国联军的先遣队。6月(五月初)集结大沽口的外国军舰达二十九艘,受命接受各国公使调遣,麇集天津的联军已愈两千。6月10日(五月十四日)英国侵华海军中将西摩率领联军两千余名由天津沿铁路进犯北京。6月17日(五月二十一日),大沽口联军由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指挥袭占大沽炮台。6月21日(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对各国宣战。7月14日 (六月十八日)联军攻陷天津。8月14日(七月二十日)北京失陷,联军蜂拥而来,增至十万人。此后,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出任联军司令,继续扩大侵华战争,攻占了西至娘子关,东至山海关,南至保定,北至张家口的广大地区。联军铁蹄所至,烧杀奸淫,蹂躏中国人民。沙俄在派军队参加联军侵略京津的同时,出兵十七万余人侵占了东三省。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铁路沿线外,其余撤回。侵占东北的俄军则拒不撤出,激起中国人民的拒俄运动。

猜你喜欢

  • 蒲安臣条约

    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中美续增条约》。1868年(同治七年)清政府派遣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使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办理交涉。蒲安臣抵美后,于7月28日(六月九日)擅自与美国国务卿

  • 皇祐佃客逃移法

    北宋仁宗时为限制川峡一些地区官庄与私人佃客逃移的两项专法。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颁布。规定:①夔州路(治今四川奉节)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各地一律不得准其居停,官府须将他们一律“勒归旧处”。②施(今

  • 二李起兵

    宋初原后周节度使李筠、李重进起兵反宋事件。赵匡胤发动兵变代周建宋后,原后周一些藩镇节度使心怀异志,密谋起兵反抗。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四月,久据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连结北汉,起兵于泽州(今山西晋

  • 假虞灭號

    晋献公灭亡虢国和虞国的故实。虞、虢二国皆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春秋时居于晋国的南面:虞靠北,在今山西平陆东北;虢靠南,在今河南陕县东南。二国紧邻,唇齿相依。晋献公为了吞并二国,先拉拢虞国,派人送给虞君

  • 铁榜

    明初,朱元璋命令将限制公侯特权的规定铸于铁板, 称“铁榜”。明初开国功臣,包括李善长、徐达等六国公,汤和、周德兴等二十八列侯,皆为世袭贵族。这些统治集团上层人物, 依靠特权,纵容豪奴破坏法纪,鱼肉平民

  • 四公子养士

    战国时,齐有孟尝君田文,赵有平原君赵胜,魏有信陵君魏无忌,楚有春申君黄歇,都是贵族公子。他们担任将相,辅国持权,争相养士。孟尝君、春申君各有食客或宾客三千余人,信陵君有食客三千人,平原君亦有宾客数千人

  • 河朔三镇

    唐中后期河北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魏博镇(治今河北大名东)、卢龙镇(治今北京)的统称。又称河北三镇。史朝义叛军从邺城败退时,唐政府任命仆固怀恩为大将,率兵追击。仆固怀恩为养寇固位,接受安史旧部许多大

  • 称臣突厥

    太原起兵前,李渊向突厥称臣的举动。隋朝末年,东突厥势力日益强大,屡犯北部边陲。为解除后顾之忧,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李渊亲自写信,卑辞厚礼,派人出使突厥见始毕可汗,表示称臣之意, 希望和亲。

  • 太原起兵

    李渊起兵反隋之举。隋朝末年,炀帝昏庸残暴,朝野鼎沸,群雄蜂起。李渊身为隋朝重臣,早有取代隋朝之心。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南巡江都(今江苏扬州),李渊为晋阳宫监、太原(今山西太原南) 留守。

  • 政和限田

    宋徽宗政和时的“限田”事件。乾兴限田失败后,土地兼并和隐田逃役的现象更加严重,而宋朝限田政策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徽宗颁发《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在规定的占田限额之内,可免差役。又规定,一品限占百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