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安抚使司

安抚使司

官署名。简称安抚司。隋炀帝时始有安抚大使之号,为行军主帅之兼职。唐前期地方有战争或天灾损伤,派大臣巡视安抚,也往往加以安抚使之衔。后期则不复置。宋初诸路有用兵等事,则以朝官出任安抚使。后渐成定制,诸路几乎遍置安抚使或安抚大使,作为本路的军事长官,主管一路军务治安,兼有监察之责。多带经略使、马步军都总管等兼衔。俗称帅臣。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者称安抚大使,得兼宣抚使。又有管内安抚使、沿江安抚使、权发遣安抚使等,则辖区小于一路。安抚使官署称安抚司或安抚使司。元代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安抚使,兼理军民之政。明、清于土司中设安抚司,其安抚使或为武职土官。

猜你喜欢

  • 班匠银

    明代以银代役制度。明代工匠分住坐和轮班两种。住坐匠是从京师附近各州县征集来京,主要为皇族生产,每月服役十天。轮班匠是外地工匠,每年轮流到京师服役三个月。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约有二十三万,占工匠总

  • 三武灭佛

    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执政时先后打击佛教的事情。佛教是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之一,但寺院地主又与封建政府间存在着争夺人口、资产、土地的矛盾。因此,时常受到封建政府的抑制和打

  • 甲申易枢

    1884年 (光绪十年)清朝军机处大换班事件。1884年(光绪十年)日讲起居注官、左庶子盛昱参劾军机大臣萎靡因循,希冀朝廷“严加议处”,使之振作起来, “戴罪图功”。4月8日(三月十三日)西太后突降懿

  • 维扬之变

    指南宋朝廷南奔扬州,又自扬州狼狈渡江遁逃避敌一事。赵构重建宋朝后,不敢返回故都开封。遂采纳妥协派汪伯彦、黄潜善建议,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月逃往扬州避敌,惶恐失据,委国政于汪、黄,做继续南逃的

  • 荥阳大会

    明末农民战争中一次重要军事会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冬,农民军冲破明军包围,从陕西进入河南。崇祯七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任洪承畴为兵部尚书, 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谋于六个月内消

  • 法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主张法治的主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晚期郑国子产。《左传》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 “郑人铸刑书”。这是子产担任郑国执政期间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之一。

  • 黄俄罗斯计划

    沙俄吞并中国东北的侵略计划。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梦想建立一个“俄罗斯——中华帝国”。其子尼古拉二世即位后,加紧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扩张活动。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

  • 凌烟阁图功臣像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和表彰多年来随他征战和治国的二十四位有功之臣,命令把他们的像画于三清殿侧的凌烟阁。二十四位有功之臣为: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李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

  • 经今古文之争

    儒家学派内部不同派系的斗争。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佚。汉初,除挟书之律,搜求古代典籍,儒家经典逐渐齐全。人们将凭记忆背诵,靠师徒口耳传授下来的五经,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作为教本,称为今文经,把

  • 洛口之战

    梁朝和北魏间的战争。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乘北魏政治衰乱之机,举兵北伐,收复淮南。其弟肖宏为北讨都督,率军北上。次年,肖宏率主力进屯洛口(今安徽怀远洛口)。北魏派中山王元英、大将邢峦率军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