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 系指杨业及其投身于抗辽、抗西夏事业的子孙们。业,一名继业,本名重贵,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初为北汉名将,赐姓刘,在抗辽抗宋战争中屡建功勋,号称“无敌”。北汉亡,归宋,复姓杨。任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迁知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今山西太原北交城营)驻泊兵马都部署。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辽景宗耶律贤亲率十万大军攻雁门,业率数百骑绕出敌后袭击之,大败契丹军。太平兴国七年四月,辽军分路再攻宋朝,业又率部在雁门关下斩辽兵三千,追奔逐北,俘获万余人。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军分路攻辽,业为云应路行营副都部署,与潘美等率部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今山西大同、应县、朔县一带)。旋以宋东路军败,业等奉命护送四州民内迁,遇契丹大军掩袭。潘美与监军王侁激令业孤军出战。业在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与辽军遭遇,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杨延昭,本名延朗,雍熙北伐曾随父攻应、朔,为先锋,流矢贯臂而战斗不息。父死,擢崇仪副使、知景州(今河北东光)。历任保州(今河北保定)沿边都巡检使、宁边军(今河北里县)都部署、高阳关(今河北高阳)副都部署,屡败辽军,威震宋朝北疆二十余年,令契丹慑服。延昭子杨文广,仁宗时为范仲淹所擢用,后任广西钤辖,知宜(今广西宜山)、邕(今广西南宁)二州,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为秦凤路副都总管,筑筚篥城(今甘肃武山甘谷),击退来犯的西夏军。迁步军都虞侯,兼领定州路副都总管。宋辽发生争界事件,文广力主对辽一战,乘势收复燕云,并献进兵作战阵图及略取幽燕之策。旋以病死。

猜你喜欢

  • 汉(陈友谅)

    元末农民战争中陈友谅建立的政权。陈友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后追从徐寿辉起义。初为天完红巾军倪文俊部簿书掾,渐以功升迁,为领兵元帅。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九月,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遂,

  • 拒俄义勇队

    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建立的抗俄组织。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沙俄拒绝按照《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的规定从中国东北撤军,反而提出七项无理要求,企图置中国东北于沙俄殖民统治之下。消息传出,激起中国人民和

  • 潼关战役

    金蒙间一次重要战役。正大七年(公元1130年)十一月,蒙古军为从关中入河南, 曾进攻潼关(今陕西潼关东)不克,退兵。正大八年正月,蒙古军突破小潼关(今陕西潼关县境),进入河南,攻占卢氏(今河南卢氏)、

  • 郭谘方田均税

    宋仁宗时清查隐田,整顿赋税的尝试。仁宗即位后,隐田逃税日渐严重,财政窘迫。景祐(公元1034年—1038年)初,大理寺丞郭谘与秘书丞孙琳在洺州肥乡县(今河北肥乡)以千步方田法清丈民田,除无地有租四百家

  • 十九信条

    见“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华元弭兵

    春秋中期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两国停止兵端的盟会。晋楚两国长期争霸的结果,都没能从根本制服对方,国内矛盾却逐渐尖锐化。晋国政出多门,各贵族间不和;楚国不仅国内民众厌战,还要对付东方兴起的吴国的攻击。晋楚二国

  • 迁都北京

    明成祖为了巩固北部边防,把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结合起来,决定从南京迁都北平(今北京)。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起,明朝政府对元大都进行大规模改建,征集了全国优秀工匠和百万民工,建造皇城、皇宫。布局以

  • 成吉思汗西征

    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至1225年间向中亚以至欧洲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征讨。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遣大将哲别领兵二万攻灭西辽。同年,成吉思汗派遣的一支商队在花剌子模边境受到洗劫。成吉思汗遂以此为

  • 廷议

    明代阁臣与各衙会议大政的制度。为发挥官僚佐政和供咨询的作用,明代使“廷议”制度化。凡遇国家大事及推举文武大臣,则命内阁官与各衙大臣进行集议。参加的官员为阁臣、九卿、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以及有关文武官

  • 营建东都

    隋炀帝时的重大建筑工程之一。杨广即位后,为加强朝廷对关东及江南地区的控制,便以尚书令杨素为营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和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副监,营建东都洛阳。工程始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 成于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