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南纪事

东南纪事

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清邵廷采(1648-1711)撰。邵廷采,字元斯,又字念鲁,浙江余姚人,清初学者。廷采曾主持姚江书院,好向明末遗老访问明亡故事。曾向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黄宗羲学习《易纬》乾坤度算之学,并询问明末逸事,受其《海外录》、《行朝录》,颇具怀念故明的遗民思想,遂作《东南纪事》。又曾向从海外归来的张五皋询访,谈论南明故事,合以冯苏《见闻随笔》,作《西南纪事》。据姚名达所辑《邵念鲁年谱》云,念鲁著《东南纪事》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至三十七年(1698年),著《西南纪事》则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此外,邵廷采还著有《思复堂集》,纂有《姚江书院志》。《东南纪事》叙述南明鲁王、唐王及其诸臣事迹,《西南纪事》记桂王及其朝臣等事,均用传记体,每卷或记一人,或纪十余人,事迹详略不等。《东南纪事》及《西南纪事》记南明唐、鲁、桂藩抗清事迹,于鲁藩之事记述特详,记张煌言、张名振、万元吉、郑芝龙、郑成功、金声、黄道周诸人,辞尚体要,颇可依据。尤详于绍兴抗清义师事,足资考证。而记桂藩则不免疏略为憾,所记从亡之臣,为数仅十余人,志士如吴振毓、丁楚魁,阉党如马吉翔等皆末列入。盖因当时道远传闻间未周致之故。《东南纪事》、《西南纪事》著于康熙间,二百年来,仅有抄本流传,至光绪十年(1884年)邵武徐幹始刊行于世。据其题跋称,当初邵廷采所作原书,成而未刻。而吴德旋《初月楼续闻见录》称:“二书皆未成,或曰,既成而毁之也。”书中各传时有仅存姓名而阙失具体内容的。《东南纪事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原为合卷书,有光绪十年(1884年)《邵武徐氏丛书》刻本。又有《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均以分列。

猜你喜欢

  • 周易徐氏音

    一卷。辑佚书,晋徐邈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徐邈字仙民,东莞姑幕(今山东沂水)人,官至骁骑将军。其事见《晋书》本传。《隋书·纪籍志》载,孙邈著有《周易音》一卷,《唐书·经籍志》则不著

  • 读韩非子札记

    三卷。清陶鸿庆(生卒年不详)撰。《读韩非子札记》是收入《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十二种书。书中对《韩非子》一书作了颇为详尽的校释,其中对一些错误的纠正非常可信。当然书中也不乏依据主观擅自改动之处。《续四库全

  • 阵纪

    四卷。明何良臣撰。良臣字际明,又字惟圣,浙江余姚人(余姚明清属绍兴府,故《四库提要》又谓之会稽人)。生卒年不详,据此书前后序及跋皆题万历己丑、辛卯年(万历十七、十九年即1589年、1591年),可知其

  • 续千文

    一卷。宋侍其良器(生卒年不详,里贯亦无考)撰。良器官左朝散大夫,知池州军事。此书取梁周兴嗣《千字文》所遗之字,仿其体制,编为四言韵语,词采也比较可观。其孙曾刻石于浯溪,后有乾道乙酉(1165年)乡贡进

  • 唐阙史

    二卷。唐高彦休(873-944)撰。高彦休号参寥子,籍贯不详。乾符甲午二十一岁举进士,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官衔为摄盐铁巡官、朝仪郎、守京兆府咸阳县尉、柱国。书前有自序,称书作于僖宗年间,共五十一篇

  • 龙城录

    二卷。旧本题唐柳宗元(已著录)撰。此书《新唐志》、《崇文目》、《读书志》,《通志》均未载录,只在《书录解题》、《通考》、《宋志》才开始载录,原因是一些学者不认为是柳宗元的著撰。例如何薳的《春渚纪闻》,

  • 欧洲史略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1848年来华传教。1880年被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聘为海关翻译。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

  • 蜀碑记补

    十卷。清李调元撰。李调元(1734-1807),文学、戏剧理论家。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寿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兵备道。曾得罪权臣和坤

  • 医宗己任编

    见《己任编》。

  • 周易郑康成注

    一卷。宋王应麟(1223-1296)辑。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先世居浚仪(今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今浙江宁波)。九岁能通“六经”,从王子文受学。曾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因贾似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