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盛沅撰。盛沅,官至户部侍郎。此书为其候补之时所成。光绪刻本。共一卷,取《宋史河渠志》、《明神宗实录》、《治河方略》、《河渠纪闻》诸书之论黄河浚治事务者,摘而录之。于沿流筑防、费用多寡及行河淘沙
(民国十九年拓本)吴宝炜编次。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著有《魏三体石经录》等。此书集拓残字四卷,是继马衡《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而作的。集一百七十八石。其中《周易》九石三十一字;《尚书》十二石三十
四卷。明颜端、徐浣同编。颜端,应山(今属湖北)人,曾官成都县教谕。徐浣,杭州人,曾官华阳县教谕。两人生卒均不详。弘治三年(1490),文安人邢表为四川左布政使,他有感于张咏乃四川名宦,于是嘱颜端、徐浣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曾作《左氏膏肓》,批评《左传》;古文经学家郑玄作《箴膏肓》,反驳何休。何休与郑玄的著作都早已亡佚,后人有多种辑本。清代学者袁钧辑郑玄《箴
六卷。清徐时栋撰。徐时栋字同叔,浙江鄞县人,道光年间举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烟屿楼经学丛书》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认为伐桀的誓词,在今《商书》第一篇,其文首尾完具,没有什么散佚。见诸他说的,是先秦时期人
五十六卷。清曹砺成修,杨泰淳、冯可镛纂。曹砺成曾任慈溪县知县。杨泰亨,翰林院检讨,慈溪县人,同治四年进士。冯可镛,慈溪县人,国子监学正衔拣选知县,咸丰元年举人。此志光绪十四年修,稿本。全书五十六卷。分
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激云修,顾曾恒纂。杨激云字白印,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光绪十年由军功署任泰兴县令。顾曾烜,字殅谷,南通州(今南通市)人,陕西即用知县,工文词。泰兴明代旧志,久经散失
一卷,补例一卷。清张度(生卒年不详)撰。张度字叔宪,又字吉人,号辟非,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张氏以不知六书不得谓之识字,不知《说文》之例不能明《说文》之谊,作《六书索隐》以求识字,作《说文补例》以求读
四卷。清刘岳云撰。刘岳云,江苏宝应人。光绪进士。官户部主事,江西司员外郎。是书为光绪中刘岳云任官户部时所作。书前有其自序和王文韶序。是书依据各该管所造之册,将部库出入及各省出入的数字列出总表,并附注出
十二卷,清夏之蓉撰。夏之蓉字芙裳,号醴谷,高邮(今属江苏高邮县)人。雍正进士,乾隆初年举荐博学鸿词科,授为检讨,曾经主持福建科举考试,督学广东和湖南,以古文之学校士,录其尤者为《汲古编》。辞官归家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