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或问

丧礼或问

一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是书前面有刘捷序:“吾友望溪,出《丧服或问》质余,则狱中所著,其于先王制礼之意,有灼知曲尽,而非传注所能及者。余欲广其传,固止之日无其行而有其言,可增吾耻。余退而思之,古圣贤之论丧可谓切至,而世鲜能行,以未知礼之所由制,故未能反求诸身以自省察。使观是编者,亦如望溪之自讼而惧且慙,不犹可无悖于丧之疏节,故刊而布之,并载其言,以俟后之君子。”(序末题“雍正四年刘捷古塘氏撰”。)是书《丧礼或问》,在《仪礼》者自“丧礼不及高祖,父在为母齐衰期”,至“母姊妹之服隆于母之兄弟”,共有二十七章。在《戴记》者,自“在娶室之中,非时见乎母,不入门”,至“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总共五十五章。按:《仪礼》对其丧礼的记载,最为完备,而后代则有很多更改。如父在为母齐衰期,妇为舅姑齐衰期之类,近代则都加重。武氏之制,父在为母齐衰三年,洪武之制,则又加重为斩衰。是书认为古之为丧责其实,后世为丧侈其文,古者服有厌降,而居处饮食一如其常期。是文虽屈而不害其实之伸,若实之亡而徒以三年为隆,是相率而为伪。又论妇为舅姑齐衰期,言妇之痛其舅姑,信及子之半,可以称妇顺,其义之重,比于孙之丧,其礼不可谓不隆重,后世易以斩衰三年将责其诚,抑任其伪。由此可知,非圣人不能作礼,此论的确不错。胡氏《正义》采莘学泉说,人之亲其父,常常不如亲其母,同母于父者,人情之私,适应于武氏之制,至千百年没有人能对其加以纠正,反而进一步加重。胡氏《正义》认为今有圣人作,于此必有所不安,然而,今五洲大同,夫妻平等,竟然不可改变,则母丧同父,将成为万世定制。又《戴记或问》内,认为嫂叔无服,先王制礼,使人与禽兽相区别,这又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按:贞观十四年(640)魏征等人已经有长年之嫂,遇孩童之叔,躬劳鞠养,情若所生,等他死后,就推而远之,求之本原,深所未谕,因而,有服小功之制。《韩昌黎集》于嫂郑志曰“兄命服以期”。此则小功为服,也是曲体人情天理之至,不能根据变礼对其进行指责。但是,此书重在保存古礼,虽然难于完全做到,当然属于守经之论。只是对于大夫为其父母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则多指为王莽、刘歆所增窜,则近于疑经,这一点似乎不合时宜。此书有抗希堂集本。

猜你喜欢

  • 赤松游

    清丁耀亢(详见《表忠记》)撰。此剧共四十六出,卷首有丁耀亢作《赤松游始末》一文,详细纪叙其事件始末。写王子房负大志,慕张良之为人,死于流寇之难。是为纪念其友王子房而作。有清顺治间刊本。

  • 黄帝祠额解

    一卷。明李维桢(详见《史通评释》条)撰。此书是李维桢奉诏谒黄帝陵,见旧祠取鼎湖之事,额曰龙髯,于是便作此书以辨其不经,认为骑龙即乘六龙之义,其实在《子华子》中已有此说,无庸复赘。又举百家所言黄帝神灵诸

  • 绣佛斋草

    一卷。明陈元鼎妻陈氏撰。陈氏,浙江天台人。年二十余,夫亡守节,其诗多幽怨之音。康熙初,其孙刑部侍郎陈苏为刊行。

  • 约园诗钞

    二卷。清郭雍(约1728年前后在世)撰。郭雍字仲穆,一字书禅,号约园,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本集收各体诗共二百余首。是集前后多属近体,古体歌行仅间存一二。今观其诗,惟五

  • 毛诗注疏钞

    不分卷。不著撰者姓氏。是书搜集《诗传》、《诗序》、朱熹《集传》三家之说,略附已意绎释诗旨。每页分上下两格。下格为经文注疏,首列《诗传》、《诗序》,次录经文,以《集传》疏解各章之诗柄音切,分别夹注于经文

  • 竹垞文类

    二十六卷。清朱彝尊(约1629-1709)撰。生平详见《经义考》(辞目)此集收康熙十六年(1677)以前的大部分诗文,其中诗十四卷,文十二卷。据《四库全书总目》撰著者称:“此集乃其未遇时所刻。中有《曝

  • 李鸿章游俄记事

    一册。俄国维特(Witte)撰,王光祈译。维特,俄之名相,于俄皇尼古拉二世时历任要职。1906年辞政后隐居国外,次年追忆旧事,撰为笔记,止于1912年。出版后,各国多有译本,光祈节译自德文本。中涉及中

  • 说文古语考补正

    二卷。清傅云龙(生卒年不详)撰。云龙字懋元,德清(今属浙江)人。官直隶候补道,著有《实学文导》、《续汇刻书目》等,辑有《纂喜庐丛书》。是书乃为补正程际盛《说文古语考》而作,删三字,补十八字,正其夺、讹

  • 说文外编

    十六卷。清雷浚撰。参见《说文引经例辨》。是编旨在探求《说文》不载的经典相承之字。学者谓经典相承之字,《说文》不载,并非佚失,在《说文》中自有一字以当之。钱大昕、陈寿祺等,皆以经典相承之字于《说文》中求

  • 疣赘录

    九卷。《续录》二卷。明顾梦圭撰。顾梦圭,字武祥,号雍里,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约嘉靖十七年(1538)前后在世。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江西右布政使。本书为顾梦圭所自编,同里归有光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