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经说

九经说

十七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学者称为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今桐城县)人,著名文学家、经学家。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散官主事,历官兵部主事、礼部、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职,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庐州府志》、《江宁府志》等书。自告归后,主讲江南、梅花、紫阳、敬敷、钟山等四十余年,桃李众多。姚鼐早年从师世父姚范和刘大櫆。工为古文,创桐城学派,所作文高深简古近于司马迁、韩愈,清丽流畅又近于欧阳修、曾巩。治经博采汉儒之长,而折衷于宋,以程朱为宗。认为孔子没而大道微,在秦朝焚书灭学之后,汉儒各有师承,而通儒又能贯穿群经,左右证明,择长去短,使孔子之道不致中断,功不可没。东汉以后,杂以谶讳;魏晋之间,徒尚空谈,以清言为高要,以章句为尘垢;唐一统天下,兼集南北众长,定为义疏,明确统贯,而所取或是或非,未能折衷;赵宋之世,程朱继出,颇得圣人精深之旨,群经略有定说,且修己立德,践行其言,因而为后世仰慕,纷纷从而宗之。元明之际,著为功令。当明朝佚君乱政屡兴,士大夫却能维持纲纪,明守节义,使明代久而后亡,都是宋儒论学之功。因此,姚鼐对那些想要舍弃程朱而独宗汉儒的学者,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极力主张“义理、辞章、考据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辞有所附,考据有所归”(《清儒学案·惜抱学案》)。除本书外,所著尚有:《三传补注》三卷、《老子章义》二卷、《庄子章义》十卷、《惜抱轩文集》十六卷、《诗集》十卷、《书录》四卷、《法帖题跋》一卷、《笔记》十卷、《左传补注》一卷、《公羊传补注》一卷、《穀梁传补注》一卷等,编有《古文辞类纂》四十八卷。本书是姚鼐解经著作,撷取儒家经籍中有关内容,列为专题,考证其实,辨析其义,阐发其理,对前人所述择善而从。序目后有陶定申所作记。全书包括《易说》二卷、《书说》四卷、《诗说》一卷、《周礼说》三卷、《仪礼说》一卷、《礼记说》三卷、《春秋说》一卷、《论语说》一卷、《孟子说》一卷。所取属某经某条,则在该经名及条目下加一“说”字,即作为其专题,每经先概述该经源流,包括传卷分合,诸儒研究概况。每经数条或数十条不等,先举各家传说于前,次参己说于后。各说对汉儒传注与宋儒义理兼收并蓄,遇有疑点则择善而从。如《尚书说》多采程朱之说,同时指出程朱某些见解来自汉魏学者,又认为今所传古文《尚书》,朱熹最先发现其假,后人循此考寻,到阎百诗等人,尽发臧证,是非大明。不同意那种既认为伪古文《尚书》不是真本,又承认其所说之理惬当的观点。《荡荡上帝说》认为,朱熹不用旧说,意似迂曲,且与诗意不贯,不如《毛诗》所说贴切。《公子有宗道说》认为郑玄说经,已得其义,但宋儒不能详其本义,舍弃郑玄以致于妄。《诗说》论《关雎》篇,认为朱熹《诗集传》以为宫人美后妃之诗,确不可易。其《易说》专以程朱为宗,如《翰音登于天说》,程说登于天的,是其声音,朱说鸡称“翰言”,句意是鸡要登天。姚鼐认为以程说为是,而程朱之说实出自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姚鼐上溯李书,下考程朱本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到择善而从。本书以征实获得学术界好评。陈澧曾称:“姚姬传《九经说》,实有家法,过望溪远甚,虽学海堂《经解》不收,要自可传。”有《惜抱轩全集》本,同治本,光绪本,民国本。

猜你喜欢

  • 宸章集录

    一卷。明费宏编。费宏,字子允。铅山(今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嘉靖五年(1526)六月十三日世宗御平台,召费宏及大学士杨一清、石珤、贾咏入见

  • 芋经

    见《种芋法》。

  • 元宫词

    一卷。明朱橚(?-1425)撰。朱橚字不详,明太祖第五子,生年不详。初封吴王、寻改封周王,谥曰定王,好学能词赋,著有《救荒本草》(已著录)、《元宫词》。此书卷前有自序,略云“永乐元年,钦赐余家一老妪,

  • 孝经定本

    一卷。元吴澄撰。吴澄事迹详见《易纂言》条。该书以《今文孝经》为本,仍从朱熹《孝经刊误》的体例,分列经传。其经则合今文六章为一章,其传则依今文为十二章,而改易其次序。后附录朱熹所删语句一百七十二字与古文

  • 曲江县志

    十六卷。清张希京修,欧樾华、冯翼之纂。张希京,江西南丰人,举人,曲江知县,同治八年(1869)任,十三年(1874)复任。县志始于宋代苏思恭创修,而后至康熙间,先后四度复修。同治间知府额尔哲议修府志,

  • 小孤山诗集

    一卷。明陈恪(约1607前后在世)编。陈恪字克谨,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安徽宿松县知县。是编乃陈恪于弘治七年(1494)因修小孤山庙落成,偕寮友登半山亭,见古今题咏,因

  • 补寰宇访碑录刊误

    一卷。清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虚书契》条。光绪二十二年(1896)罗振玉为孙星衍《寰宇访碑录》作刊误二卷,后又为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刊误,共计三百余条。诸家校碑一般仅及于年代、字画方面,而罗振玉

  • 说书

    不分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单名贽,号卓吾,又名笃吾、宏甫、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明思想家,著有《焚书》、《续焚书》等。说书即说四书。首《论语》,

  • 焦山古鼎考

    一卷。清张潮(1650-?)辑。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曾以岁贡生官至翰林孔目。能词。以刊刻丛书知名当时。除编有《焦山古鼎考》外,还编有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刻有《昭代丛书》、《

  • 远遗堂集外文

    二卷。清谭嗣同(1865-1898)撰。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是近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初官江苏补知府,光绪二十四年(1898)提四品衔军机章京,参与戊戌变法,9月政变失败,与杨锐、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