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晚清吴趼人(1866-1910)撰。吴研人名沃尧,原字茧人,后来改字研人。广东南海县人,因为住在佛山镇,所以别号我佛山人。他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因家道衰败,二十多岁时到上海谋生,常为报纸撰写小品文。后又客居山东,远游日本。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新小说》,他才应约开始写长篇小说。1904年赴汉口,任美国人办的《楚报》主编,1906年主编《月月小说》,后来从事教育工作。1910年病死于上海。他一生所作小说达三十余种,主要作品还有《痛史》、《九命奇冤》、《电术奇谈》、《瞎骗奇闻》、《劫余灰》、《发财秘诀》、《上海游骖录》、《近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研人的代表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一百零八回,以自号“九死一生”的年轻幕僚为主线,从他奔父丧开始,直至经商失败终止,把他历年来“所遇、所见、所闻天地间惊听之事,缀为一书”,反映了从1884年中法战争后至二十世纪初期这二十年间社会的黑暗腐败现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彻底崩溃的历史画卷。在清末小说中,它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除官场之外,还包括商场、洋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等“世态众生相”,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风尚、伦理道德、世态人情均有所谴责和鞭挞。作品写了二百多件“怪现状”,其中仍以暴露封建官场黑幕为主。官场中的贫赃枉法、营私舞弊、卖官鬻爵,作者通过他精心刻划的一个“行止龌龊,无耻之尤”的官僚苟才的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为了升官发财,他毫无廉耻,卑鄙下流的种种丑行,较有代表性地指出,这些官僚统治者都是利欲熏心、昏庸怯懦的卑污小人,淫乱腐化、道德败坏的衣冠禽兽。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是整个腐朽官僚制度的产物。小说还揭露了半殖民地社会特有的“洋场”的黑幕,辛辣地嘲讽了洋场才子、斗方名士这一类人卑鄙无耻、冒充风雅的市侩丑态。此外,作品对宗族间的骨肉相残,亲朋同事间的尔虞我诈,伦理道德的沦丧等,均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显而易见,作者对他描写的“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鬼魍魉”横行的鬼域世界是憎恶的,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但是,作者的思想属于政治上的改良主义,他既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又反对当时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能找到真正解决这些怪现状的出路。他想通过读书明理、讲实学、知新学,甚至恢复古风来挽救国运的衰颓,是软弱无力的,甚至与历史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全书虽由许多短篇故事联缀而成,但众多人物都由“九死一生”贯穿起来,重要人物前后有交代,故事先后有关联,语言也比较流畅。但由于转述故事较多,搜奇猎异,题材庞杂,往往是材料的堆砌,缺乏必要的剪裁、提炼,描写也过于夸张失实,是本书的缺陷。此书最早版本有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广智书局排印本、1916年上海新小说社石印本、1926年世界书局本。解放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张友鹤校注本较流行。

猜你喜欢

  • 荆溪疏

    一卷。明王稚登撰。王稚登,字伯,长洲人。《明史·文苑》有传。宜兴,古阳羡,(今江苏宜兴),又名荆溪,清分设二县。此书为游记之类,不名游记,而称“疏”,则为明代人好异的缘故。是篇首及张公洞,山如覆釜,霹

  • 词林万选

    四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正德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他与何景明等为友,但于诗文主清新,不受七子影响。重视民间文学,学识广博,著作有一百多种

  • 代州志

    ①六卷。清吴重光纂修。吴重光,字萱山,江苏江都县人,出身举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任代州知州。按代州旧隶太原府,自清雍正二年(1724),始改为直隶州,领五台、繁峙、崞县三县。其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四

  • 重修昭化县志

    四十八卷,清张昭龄纂修。张昭龄,津门人,举人,曾任昭化县知县。昭化旧无志,康熙年间邑贡生吴包符创始纂辑。乾隆五十年(1785)邑令湖北李元谓包符不文,工于附会,更为考核,援陆稼书及康对山、范石湖、杨升

  • 洪范数

    宋蔡沈(1167-1230年)撰,清张文炳校刊。蔡沈字仲默,建阳(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学者。隐居九峰,学者称为九峰先生。曾师事朱熹。主要著作有《洪范皇极》、《书集传》、《蔡九峰筮法》等。本书卷首有张文

  • 春秋恒解

    八卷。清刘沅(详见《易经恒解》)撰。该书是作者家居教徒时所作,大体上按《春秋》的文章进行推衍发挥,无所考证,只按自己对经文的理解,进行引申贯通。而所论大多平易近理,与凭私臆说者不同。该书有清同治十一年

  • 巴塘志略

    二卷,清钱召棠纂修。钱召棠,曾任巴塘粮务嘉善。巴塘为蜀极边,其地粮务为清代置官之始。巴塘有志始于是篇。《巴塘志略》道光二十二年(1842)修,钞本。二卷。按目曰例言、曰通道、曰疆界、曰舆图、曰山川、曰

  • 易理阐真

    六卷。清刘一明撰。此书著于《三易注略》之后,凡六卷。前四卷为周易阐真,后二卷为孔易阐真。卷首列图说一卷,凡四十余篇,前半皆推演河图洛书、先天后天之说,借易学以明丹家养生之术;后半则全系丹家之说。其注释

  • 儒行集传

    二卷。明黄道周(作者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五。《儒行》为《礼记》篇名,黄道周将其分为十七章。上卷凡八章:服行第一,自立第二,容貌第三,

  • 支愍度学说考

    一卷。民国陈寅恪(1890-1969)撰。支愍度,晋成帝时人。他首倡心无义,又是当时格义与合本潮流中的代表。《支愍度学说考》一书,共分有六节:即计分材料,何谓心无义,心无义与格义之关系,心无义之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