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妙集

二妙集

八卷。本书为金段克己(1196-1254)、段成己(1199-1279)兄弟诗集。段克己字复之,号遁庵。稷山(今山西)人。生卒年不详。金末曾举进士,入元不仕。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元初起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兄弟皆以节终。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曾称之曰“二妙”,即本书题名之由来。泰定间,克己之孙辅,官吏部侍郎,以此合集示吴澄,始序而传之。朱彝尊《曝书序书目》在《二妙集》下题作段镛、段铎撰。据考,虞集所作《段氏世德碑》载,段镛、段铎是克己、成己的五世祖;段铎官至防御使,未曾有集行世。《曝书序书目》所注不成立。本书共诗六卷,乐府二卷。其诗骨力坚劲,意致苍凉。诗人正值故都倾覆之际,怅怀今昔,忧叹之情油然而生。吴澄在本书序中称:“其有感于兴亡之会,故陶之达、杜之忧,其诗兼而有之。”元人房祺所编《河汾诸老诗集》所收皆金之遗民而从元好问游者,克己、成己兄弟亦在其列。而元好问所编《中州集》(被后人视为研究金代诗歌的主要资料),几乎收尽了金一代作者,却独无克己、成己之诗。原因在于,元好问编《中州集》时,是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方遭离乱,好问留滞聊城,仅据商衡《百家诗略》及所记忆者录之,想必未得二人之作。好问在序中还称,嗣有所得,当以甲乙次第之,非削而不录。《河汾诸老诗集》所载还有克己《楸花诗》一首、成己《苏氏承颜堂》等诗七首;而本书皆未收进,疑为撰著者自行删削。此外,本书所收成己《冬夜无寐》一首、《中秋》二首、《云中暮雨》一首,《河汾诸老诗集》均题作克己作。因本书出自段氏家藏,编次必无舛错,当属房祺误署。此书有四库本,《九金人集》等版本。后者尚附有《逸文》一卷。

十二卷。明万士和(生卒年不详)编。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今属江苏)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人陈献章论诗,曾有“法与理俱妙”之语。本书成帙前,唐顺之取其义而选汉、魏至明之诗为《二妙集》。万士和曾受业于唐顺之,因摘其中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二体,又增收唐顺之七言律诗一卷,而成本书十二卷。书中,唐取杜甫、王维、刘长卿、韦应物、王建、张籍、吕岩七人;宋取王安石、黄庭坚、邵伯温、朱熹四人;元取刘因一人;明取庄、王守仁二人。唐顺之长于古文,至于诗道则全然不解,持论以谈理为宗,尤不可与口舌争。万士和序中亦称,集成而世无好者,则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矣。此书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猜你喜欢

  • 国朝师儒论略

    一卷。清代成孺撰。成孺字心巢,原名成蓉镜,字芙卿,江苏宝应(今江苏中部)人。著有《周易释爻例》、《尚书历谱》、《宋史·地理志校勘记》、《经史骈技》、《心巢文录》、《成氏遗书》等二十余部书。此书为作者的

  • 万世家钞济世良方

    六卷。明万表(详见《海寇议》)辑,万表之孙万邦孚增辑。万邦孚字汝永,官都督佥事。此书又名《医学入门良方》、《万氏家钞方》、《万氏济世良方》。成于万历三十年(1602)。为万氏公余之暇,分门别类,汇集古

  • 琅嬛史唾

    十六卷。明徐象梅(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徐象梅,字仲和,钱唐人。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著有《两浙名贤录》五十四卷等。《瑯嬛史唾》是择拾史传及稗官事语、分类记叙的一部书。其体例仿《世说新语》,又别创一

  • 道德经悬解

    二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先人诸家为《道德经》作注,或以养生家言,或以儒、道家言,或以杂家言释解经文。黄元御作《道德经悬解》,多以养生家言训释《老子》。但其书使原文章次多有变更,字句亦多有

  • 陆状元通鉴

    即《增节音注资治通鉴》。

  • 濮州志

    ①六卷,明李先芳纂修。李先芳,字伯承,别号北山野史。濮州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举进士,选新喻知县,官至毫州同知,以诗文名世。此志系李先芳自亳州同知罢归后纂修的,本州名绅祝尧焕、苏濂等参与设局,万

  • 剑闲斋遗集

    六卷。清陈瀚(1855-1896)撰。陈瀚,字裕楣,号子峻,湖南湘乡人。光绪间廪贡生,曾游于侍郎郭嵩焘之门,又居于闽浙总督杨星济幕府,受郭嵩焘影响,亦颇留心于经世之略。有《剑闲斋师门问答》一书。本书卷

  • 许学札记

    一卷。清王筠撰。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是书系稿本,不曾付梓,系王筠研治《说文》的札记,其内容与《说文释例》大体相同,惟说解时有歧异。按《释例》凡二十卷,五十二目,此编较《释例》缺六书总说、象形

  • 医学汇纂指南

    八卷。清端木缙(生卒年不详)撰。端木缙字仪标,当涂(今属安徽)人。此书成于康熙年间,为端木氏摘取古今医书,荟萃精辟之论撰写而成。书中每病之下,先详细辨明脉理,其次论述病因,然后为现证、治法,十分精洁明

  • 玉烛宝典札记

    一卷。杨守敬撰。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湖北宜都人,目录类《日本访书志》条有详述。《玉烛宝典》在国内久佚,杨守敬访书日本,始有刊本流行。此札记为校刻时所记疑似之处,本拟附刊本而行,因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