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京山县志

京山县志

①十卷,清吴游龙修,王演纂。吴游龙,字禹门,盛京辽阳(辽宁辽阳)人。王演,字鹿材,本县人,贡生,官大理评事。考京山,汉为竟陵县地,隋初置京山县,历代不改。县志自宋时附郡志,未有专书。明初沿宋志,志郡即县志。嘉靖中教谕韩江始修县志,其后有万历志、崇祯志,均佚不传。康熙十二年(1673),吴游龙知县事,延王演总其事,历数月而告竣。《京山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典礼志,卷五秩官志,卷六选举志,卷七人物志,卷八武备志,卷九古迹志,卷十艺文志。此志卷首载万历、崇祯二书旧序,嘉靖志则无记载,约已佚亡。明清两代县志,仅存此志,由此可观明清两代各志概要。惟此志于学校一门附建置,而学校又杂入赋役,较欠妥。② 二十三卷,首一卷,附易领四卷。清沈星标修,曾宪德等纂。沈星标,字莱峰,浙江嘉善人,官京山知县。曾宪德,字竣轩,本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拔贡,官福建兴泉永道。县志自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吴游龙修后,二百多年来,无人问津,其间虽有县人易本烺从事搜辑,但尚未成书。其后县令戴昌言、孙承谟先后倡修,均未成书。沈星标摄县事,复开馆续修,延曾宪德主其事,历数月新志成。《京山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曾宪德曾兵备闽中,此是解甲归田之作。其序称,此志以吴志、易稿为本,补其未详,增其未备,其堤防、赋役、学校、武备诸类,新增甚多。县中自前志修后,数经兵燹,有书中别立变乱、殉难二志,用以纪实。惟艺文一志,过杂芜,既有志,复有补,又有易领四卷,使人有详略不均之感,虽借此可观县中人文之盛,究不免冗杂,易领四卷,自可独成一书。却附志后,较为不伦。

猜你喜欢

  • 宁阳县乡土志

    一卷。清曹倜修,李椿龄、张云渠纂。曹倜,江阴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宁阳知县。李椿龄字广文,邑人。张云渠,邑人。光绪年间,朝廷命各郡邑编辑乡土志,以资采择。宁邑前令更调频,仍无暇修志,曹倜掌宁阳

  • 仪礼经注疑直辑本

    五卷。清程瑶田(详见《通艺录》)撰。《通艺录》的原目未成书项下有《仪礼经注疑直》之名。此本为安徽丛书本,是程氏的手稿,现仅存有八册,其中还有脱页,旧藏江夏徐恕处,吴承仕对其进行整齐缀辑,录成五卷。民国

  • 眉庵集

    十二卷。明杨基(1326-1378?)撰。杨基,字孟载,号梅庵。其先世嘉州(今四川乐山),祖父官江左,迁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始为张士诚记室。洪武初,起为河南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输

  • 春秋经传日月考

    一卷。清邹伯奇(1819-1869)撰。伯奇字一鹗,又字特夫,南海(今广东南海)人,诸生。同治中两诏征赴同文馆,以疾辞。精于天文历算,著有《补小尔雅释度量衡》、《粟布演草》、《学计一得》、《格术补》、

  • 半塘丙丁戊稿

    三卷。清王鹏运(1849-1904)撰。鹏运字佑遐、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清末诗人。同治举人,官至礼部给事中。居任敢于言事。其词风“导源碧山,后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

  • 四书续考

    四卷。清陶起庠(详见《四书补义》)撰。是书首有起庠自序,书分四卷。卷一为至圣、四配、诸贤,卷二为帝王、帝臣、王佐、贤侯、天象、地图、逸民、良史,卷三为诸侯,卷四为诸臣、时人,虽也荟萃群书,而颇有抉择,

  • 孔子年表

    一卷。清臧镛(1767-1811)撰。臧镛原名镛堂,字在东,号拜径,江苏武进人。曾师从卢文弨,又从钱大昕、段玉裁治经学,阮元任浙江巡抚时,臧氏曾客其幕府,助其编纂《经籍纂诂》。著有《拜纪日记》、《拜经

  • 墨海金壶

    一百一十五种,七百二十七卷。清张海鹏(详见《学津讨原》)编辑。张海鹏既收明毛晋汲古阁丛残书籍汇为《学津讨原》,又广搜四部博采九流,得古书之可以附庸六籍者汇辑成此编。书之凡例自称悉本四库所录,多采文澜阁

  • 狮山掌录

    二十八卷。明吴之俊(生卒年不详)撰。吴之俊字彦章,号芝房。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武强县知县。本书纂辑故实,每卷标目,都喜为新异。全书分二十六类。即甄元、控舆、挈壶、采真、测符、提灵、综掖、纬阀、襄奁、延

  • 春秋年考

    一卷。自署天畸人。其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初成于天启甲子(1624),修订于崇祯辛未(1631)。仿《史记·诸侯年表》体例,以年为经,以国为纬,各记载其大事。但较为丛杂、凌乱。今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明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