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大要

仪礼大要

二卷。清任兆麟撰。生卒年不详。兆麟字文田,江苏震泽县(今江苏吴县)人。曾经为《夏小正》做过注,还著有《字林考逸补正》、《述记》和《竹居集》等。兆麟,少时学习举业,耻有司防检太苛,于是放弃举业,潜心实学。嘉庆丙辰(1796年)荐举孝廉方正,辞,年八十卒。《苏州府志》有其传记。此书的前面有序言说:“经礼三百,威仪三千,亦越成周而纪纲大备,郁郁乎文,夫子叹之。世所传《仪礼》十七篇,是其遗已。早黎韩氏苦其难读,尝掇其大要,奇辞奥旨著于篇。故其书不传,长夏多暇,辄述韩氏之意,纂成此书,目曰《大要》。学者欲考其细,本经可览。博格致之功,贵博而能约,即此书而得其制作之意。或经而等,或曲而杀。有油然不自己者,咎繇谟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治经者,尚知所本。”(本题乾隆四十五年夏五月既望,兆麟序)按:《苏州府志·艺文》载有任兆麟所撰《今古文尚书叙录》、《周易本义》等十数种(其中无是书)。盖亦绩学之士,兹为厘核。上卷自《士冠礼》至《大射仪》,下卷自《聘礼》至《有司彻》,篇目次第和原先的十七篇相同。此本往往有用黑笔加改之处。例如《士冠礼》一下年二十而冠,上加“童子任职居士位”七字,在五礼属嘉上加“士之子恒为士”六字。“奠挚于君”下原有“及”字,加“遂以挚见于”五字。(在原文乡大夫之上而去“及”字。按:经文正如所加改无“及”字。)《士相见礼》等篇书眉均有批字,也系录本经文。似乎为是书增补者,大概认为不应当删除,也有诂释者(如序则当物拣汤则当物楣之类)。只是此书对于经文删节过多,譬如《丧服·卜氏传》,自斩衰至缌麻三月仅有寥寥数条,原文存者还不到百分之十,这未免过于省略。又按:《仪礼》言士冠礼,郑注以为童子任职居士位,后人常有疑问,实际上春秋世族以童子而任士职的情况很多,如晋士燮之子士匄、栾书之子栾鍼、赵武、栾盈皆年少而为卿。宋华费遂之子华登,也年少而任职,象这种情况不可胜举。《仪礼》之士冠士昏多以此辈而言,后来的有疑者可能没有认真考察春秋时势,即如经文《乡饮酒礼》各篇,常有诸公文,这里指周伯单子等使诸侯者而言。是书专取简括,自更所不及,但墨笔所加设及批于书眉者,自然是阅者所加,这和原书无关。详细阐述的原因,是因为此书过于简略,因而为它增补诂释,其用意值得称颂。此书有乾隆刊本。

猜你喜欢

  • 导江三议

    一卷。清王柏心撰。王柏心(1798-1873),字子寿。湖北监利人,道光进士,授刑部主事,旋辞官归里。博涉经史,肆力诗古文辞,林则徐以“国士”许之。曾为张亮基、胡林翼等筹划军务、政务,屡出奇计,深为嘉

  • 尚书大传疏证

    七卷。清皮锡瑞撰。本书卷首有夏敬序以及皮氏自序。皮氏所治为今文经学,所以本书多申伏以抑郑。虽然皮锡瑞采用的是陈寿祺的本子,但并不是全遵陈寿祺之说。本书征引广博,对于伏生之说多有发挥,亦能纠正一些郑玄旧

  • 即墨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尤淑孝修,李元正纂。尤淑孝字孟仁,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九年(1754)任即墨知县。李元正,邑人。尤淑孝到任后,周览疆域,博考庶政。因索邑乘参阅,见其断简残篇,

  • 湖北丛书

    三十种,二百九十一卷。清赵尚辅编。赵尚辅字翼之,四川万县人。光绪年间进士,官湖北学政。丛书即赵尚辅在湖北为官时编刻,共三十种,经部十四种,史部八种,子部七种,集部一种。除汉王逸《楚辞章句》十七卷外,其

  • 应州志

    ①六卷。明王有容修,田蕙纂。王有容,陕西朝邑人,先任四川成都府同知,万历二十三年(1595)任应州知州。田蕙,邑人,嘉靖四十年(1561)乡试,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蒲城县知县,后升户部主事,通

  • 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

    一卷。清钱大昭撰。参见《说文统释序》。此编为《说文统释》六十卷中的一卷,对大徐新补、新附字一一加以考证。如谓古文“诏”为绍”;《说文》本有“志”字,或写书者误脱;言部‘’从‘魋’得声,则‘魋’字不可少

  • 印江县志

    二卷,清郑士范纂修。郑士范,凤翔人,曾任印江县知县。印江为古思印之地。汉为酉阳县。隋为务川县。旧无志乘。道光中,郑士范任县令,为补无志之缺,遂撰成此书。《印江县志》道光十七年(1837)写本,共二卷。

  • 顺治过江

    见《新世弘勋》。

  • 直指算法统宗

    见《算法统宗》。

  • 论语事实录

    一卷。清杨守敬(1839-1915)撰。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都宜人。清史地学家,书法家。喜治金石目录之学,长于史地考证,著述宏富。编撰《日本访书志》、《留真谱》、《古逸丛书》,著《历代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