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伊洛渊源续录

伊洛渊源续录

①二十卷。清张伯行(详见《道统录、附录》)撰。明代谢铎撰写《伊洛渊源续录》,薛应旂撰写《考亭渊源录》,均为续朱熹《伊洛渊源录》之作,记载朱熹以后闽学派人物事迹。张伯行认为二书或采辑未备,或去取未严,因而重新考订,编成此书。有清张氏正谊堂抄本(现藏南京市图书馆)。② 六卷。明谢铎(1435-1510)撰。谢铎字鸣治,天台(今属浙江)人。文学家。天顺末进士。《明史》称其“性介特,力学慕古,讲求经世务”。累官经筵。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南京国子祭酒。经术湛深,为文章有体要。后病归家居。十年后召擢礼部左侍郎,复为国子师。有《桃溪争稿》、《赤城论谏录》、《赤城新志》。《伊洛渊源续录》一书是继南宋朱熹《伊洛渊源录》而作。共录二十一人。书中以朱熹为宗主,上录朱子之学的来源者罗从彦、李侗等,而佐以朱子之友张栻、吕祖谦等人,然后录黄干至于何基、王柏等传朱子之学者。此书能辨明学术源流,但书中所载张栻等七人事迹则全录《宋史·道学传》,而吕祖谦等七人则全录《宋史·儒林传》,李侗等六人仅略采行状、志铭和遗事等,其中辅广一人只载其姓名里居而已,可见精粗不一,考审欠详。谢铎治学力宗师承,故该书不免有门户之见,上述详略之间与此有较大关系。

猜你喜欢

  • 西山类稿

    五卷。明谢复(1441-1505)撰。谢复,字一阳,祁门(今安徽祁门县)人。复一生无功名及仕途经历。少与陈献章同从吴与弼游,而复笃实胜于献章。吴与弼为当时著名经学家和诗人,复与之游,身体力行,务求自得

  • 鸣原堂论文

    二卷,清曾国藩(1811-1872)编辑。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等职,系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鸣原堂论文》、《经史百家杂钞》(已著录)。该书分上下两

  • 左传古义凡例

    一卷。清廖平(详见《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撰。此书成于他主张今古学之时。他对《公羊》《穀梁》二传进行了考证,又想作《左传》注解,以自成一家。他认为公羊、穀梁二传属于今学,《左传》属于古学;公羊、穀梁

  • 石室秘钞

    五卷。明魏文焲(约1556前后在世)撰。魏文焲,字德章,福建侯官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广西按察使。著有《石室秘抄》。是集为魏文焲诗文集。凡五卷。初刊于万历十四年(1586)

  • 大邑县志

    二十卷,清赵霦纂修。赵霦,安徽太平县人,附贡,曾任大邑县知县。大邑县经明末战乱后,官私典籍,荡然无存。乾隆初,县令宋载搜遗捐坠,荟萃成书。兹编则为续乾隆宋志而作。《大邑县志》同治六年(1867)刻本,

  • 重修兴化县志

    十卷。清梁园棣修,郑之侨、赵彦俞纂。梁园棣,字友华,山西灵石县人。举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二十八年、三十年三任兴化知县,咸丰二年调任江都县。郑之侨,江苏吴县人。举人,道光二十五年任兴化县教谕。

  • 汤文端公自订年谱

    又名《雪泥鸿爪》。一卷。清汤金钊(1772-1856)自撰。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因事降四级调用,补光禄寺少卿,

  • 心学录

    四卷。明王蓂(见《东石讲学录》)撰。此书为王蓂养亲居家时,采录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有关心学方面的诸论述,汇辑为是编。共计有五百二十条。其中亦以自己的认识进行阐发,其大旨为主王守仁的“晚年定论”说。有天一阁

  • 籀史

    一卷 宋翟耆年撰。翟耆年,字伯寿,别号黄鹤山人,参政翟汝文之子。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此书首载《宣和博古图》,其中有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帝命臣耆年”这样的话,当为南宋初年所作。原本有上下两卷

  • 离骚启蒙

    一卷。清端木埰(生卒年不详)撰。此为端木氏刊巾箱本《楚辞》的附录,不采用传统的随文注释方法,而是单独成篇的述评《离骚》的文字。全文697字(标题不计),主要说明《离骚》一诗各节内容,揭示作者用意,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