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朝秘史

元朝秘史

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秘史),作者佚名。十三世纪蒙古官修史书。主要依据宫廷所藏“脱卜赤颜”(蒙古语“历史”)撰修,原文为畏兀儿体蒙古文。明初,四夷馆以它作为学习蒙文的教材,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逐词旁译,并附有总译,定名为《元朝秘史》。畏兀儿体蒙古文本已散佚,而汉字音写本却流传下来。是书记载了成吉思汗祖先的谱系、蒙古各氏族部落的源流、成吉思汗生平及窝阔台统治前期的活动,是研究13世纪蒙古社会历史最重要的资料。钱大昕《跋〈元秘史〉》云:“元太祖创业之主也,而史述其事迹最疏舛,惟《秘史》叙次颇得其实,而其文俚鄙,未经词人译润,故知之者少,良可惜也。”经钱大昕的宣扬,人们开始认识到此书的价值。同时,《秘史》也是当时蒙古语难得的语言文献,具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有《四部丛刊》本(十二卷,即顾广圻本),较善。另有《连筠簃丛书》本(十五卷)等。清末李文田的《元朝秘史注》、日本学者村上正二的《蒙古秘史·成吉思汗传》以及那珂通世的《成吉思汗实录》等均为研究《秘史》的重要著作,可资参考。方龄贵编辑的《元朝秘史通检》为我们利用《秘史》提供了方便。

猜你喜欢

  • 群经韵读

    一卷。清江有诰(?一1851)撰。有诰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以顾炎武、江永、段玉裁为宗,主要著作为《音学十书》,晚年研究六书,著有《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说文质疑》等。后因家中失火,所

  • 进善集

    清张天柱(生卒年不详)撰。张天柱字孟高,号擎庵,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五十五年(1716),张天柱寄居南京时,闻见达官显贵奢侈腐化,世俗风气败坏,故撰此书,共三十篇,意在抨击奢侈风气,规劝人们勤俭

  • 易学真诠

    不分卷。清黄本溥撰。黄本溥字以行。湘乡人。此书前有自序。说明著此书的目的是“于易学之源流、河洛之精蕴、先后八卦之象数,慎思明辨,力求昭晰。俾学者豁然于天人合一之旨,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故书中多以

  • 中庸说约

    一卷。孟子说约 一卷。清聂镐敏(详见《论语说约》)撰。是编说《中庸》者十二,说《孟子》者五,篇帙不多,故合刻。《中庸说约》戒惧慎独说,以为慎独字而始揭于夫子,其义则古先民之心传。其说明行,说知仁勇,说

  • 愚谷集

    十卷。明李舜臣(约1536前后在世。)撰。李舜臣,字茂钦,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乐安(今山东广饶)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著有《愚谷集》。是集初刻于隆庆年间,凡十卷。

  • 本草经

    见《神农本草经》。

  • 南史札记

    一卷北史札记 三卷。清李慈铭撰。李慈铭,有《魏书札记》,已著录。撰者以宋、齐、梁、陈书校南史,以魏、齐、周、隋书校北史,成此札记。是书考证详细、准确,可资参用。虽其中文字与原史书相校有差异之处,但于理

  • 大学中庸读

    二卷。明姚应仁撰。姚应仁详《檀弓原》条。此书成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据伪石经本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中多引佛经以为论据,旨在援佛入儒。《四库全书》采用者为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 说文问疏证

    一卷。清姚凯元(生卒年不详)撰。凯元字子湘,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姚文田之孙。《说文问》附刻于《说文校议》之后,是严可均与姚文田同撰《说文校议》时撮录疑惑难解之字而成编,凡四十六条。凯元便仿薛传均为钱

  • 春秋穀梁传注

    十五卷。民国柯劭穀(1850-1933)撰。柯劭穀字凤孙,号蓼园,山东胶州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元史》学家。光绪丙戌(1866)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司业,湖南学政,贵州提学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