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唐李匡乂(生卒年不详)撰。匡乂,字济翁。关于他的事迹,史书记载甚略。在书中有《荐〈蒙求〉表》,称宗人李翰作《蒙求》。翰玄宗时人。又《唐会要》卷十六:“中和元年(881),僖宗避贼成都,有司请享太
一卷。宋朱辅撰,朱辅字季公,南宋未桐乡(在今安徽桐城县北)人,朱翌子。其生卒直、仕履均不详。溪蛮即武陵五溪蛮,有雄溪、沅溪、酋溪、溪、辰溪、皆为蛮夷居新,清代其地属湖南辰州(今湖南沅陵)境。朱辅尝为官
四卷。清刘子雄(1857-1889)撰。刘子雄,字健卿,德阳(今属四川省)人,光绪优贡,举人,授内阁中书舍人。曾就读于王闿运门下。颇得张之洞的赏识,著有《刘舍人遗集》。是集为刘子雄诗文别集,凡四卷,卷
二卷。清纪磊撰。虞翻易学博大精深,但其说支离琐碎,一般人难解其深意。清代张惠言著《周易虞氏义》多取郑玄之说对虞氏易学进行补注。但虞氏主纳甲,本于《参同契》,而郑氏则主爻辰,本于《乾凿度》,二者有本质的
十卷。清黎士宏(1618-1697)撰。黎士宏字媿曾,长汀(今福建长汀)人。少师宁化李世熊,为入室弟子,以诗文名。徐世溥、钱谦益等推为海内名士。顺治十一年(1654)举乡试,授江西广信推官。官至陕西布
四卷。明郑太原(生卒年不详)编。郑太原,山西潞安(今长治)人,官河南登封(今郑州)知县。嘉靖中,山西浑源刘思溢尝辑少林寺题咏碑,刻为《少林古今录》。万历十六年(1588),太原依其旧本而增入嵩岳、嵩麓
十六卷。清陈訏(1649一约1732)编。陈訏字言扬,海宁(今属浙江)人。师黄宗义,与查慎行同里友善。康熙间由贡生官淳安教谕。陈工诗文,著有《时用集正续》、《句股引蒙》(已著录)、《句股述》和《宋十五
七卷。清杜知耕(详见《数学钥》)撰。自1607年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前六卷《几何原本》刊行以来,因其图、解、论、系条文众多,阅读甚有不便,杜知耕为推广此书,弘扬欧氏方法,使其简而能明,约而能该,故“摘其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皮锡瑞是清末著名经学家、学者。该书以袁钧辑郑玄《发墨守》为底本,校订袁氏的疏失,并对袁氏失收的予以补证。休例是先列袁氏辑《发墨守》原文,将袁钧的考证文字以小字
四卷。旧本题元刘秉忠(?-1274)撰,明刘基(详见《国初礼贤录》)注。刘秉忠,原名刘侃,字仲晦,后更名子聪,于至元元年(1264)曾拜光禄大夫、太保等职,并更名刘秉忠,《元史》有传记其事迹。刘秉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