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兵学新书

兵学新书

十六卷。徐建寅(1842-1901)撰。徐建寅,一名寅,字仲虎,江苏无锡人。清末科学家徐寿之子。他早年就“素有大志,抱负雄才远略。”壮年时“苦志力学,久而弥笃,博闻强记,无书不读,凡学必精”(张罗澄《兵学新书序》)。曾任山东机器局总办,福建船政提调,驻德使馆参赞,擢直隶侯补道。光绪辛丑二月十二日(1901),因试制无烟火药,不幸殉身,年六十岁。徐氏除撰有此书外,还著有《游欧杂录》、《谈天》,译有《德国议院章程》、《造船全书》等。徐氏遍历欧洲几个军事强国,参观轮船军械各厂,探讨其政治风俗,访其议院及其军操各程式,感慨良深,认识到中国落后挨打,乃是国力不强,不讲求兵学所致,于是发愤研究军事,探求各国新法之精理,汇辑泰西诸书之精华,撰成此书。此书又称《兵法新书》,十六卷,附图三百七十余幅。卷一记哨队官长操兵之法,及一旗之制(练力、持枪、走阵、打靶、队长、行路)。卷二记一旗阵式(阵式、紧队、散队等)、卷三记一旗运用(运用、总纲、住守等),皆述旗哨官长操兵之法。卷四记一营阵式、卷五记一军阵式。卷六、卷七记马兵、炮兵之制。卷八记马步炮合用之法。卷九为挑兵召募、编营集饷、弁兵学、将国学等。卷十为粮饷、衣食之制。卷十一论军械。卷十二论沟墙。卷十三论宿食。卷十四为台路。卷十五为铁路。卷十六为运兵毁路。此书内容丰富,而“不载吉凶占验诸异说”。尤为人称道的是,书中记述了当时先进的军事技术及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铁路、电报等在军事上的应用,大开国人眼界,为古老的中国兵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其它如军事训练、兵役制度方面也多有精辟见解。此书刊布于戊戌维新之时,对于当时的维新变法,尤其是军事改革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此书流布不广,今存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河南省图书馆有收藏。

猜你喜欢

  • 类博稿

    十卷。《附录》二卷。明岳正(1418-1472)撰。岳正,字季方,一作秀方,号蒙泉,漷县(今北京通县)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入阁预机务,因忤曹吉祥、石亨,谪

  • 孝经内事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文凡九条,多伪脱。其中“天子行孝,则景星见”条,《御览》所引“孝”下有“德”字。“王者还嫌别微,殊跺贱,抑骄臣,息乱子,则屏性为之明以润,章大也”条,《御览》所引“润”字下尚有

  • 辰州府志

    八卷,明马协修,吴瑞登纂。马协,字寅所,陕西同州人,举人,曾任辰州府知府。吴瑞登,字云卿,江苏武进人,曾任辰州通判。《辰州府志》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刻本,共八卷。无凡例,卷端仅钱春、吴瑞登两序以

  • 河工器具图说

    四卷。清麟庆撰。麟庆,字见亭,满族。内务府镶黄旗人。嘉庆进士。道光时累官江南河道总督。著有《黄运河口古今图说》、《凝香室集》。是书为道光十六年(1836)麟庆任河道总督时所辑。其卷一记修防器具,列旗杆

  • 读抱朴子

    一卷。清俞樾(详见《易贯》)撰。此书是俞樾读葛洪《抱朴子》随笔所作。其间或补证经义,或补证史事,或补证诸子,或订正字误,所述颇为精当。但也有考之欠详者,如其以“项”为“颜”字之误,认为项托当作颜回。所

  • 曾确庵三种

    六卷。明曾省吾撰。曾省吾字确庵,隆庆年间进士,生卒年不详。从其著述中可知曾氏尝校士秦中,巡抚川蜀,官至司空,而《明史》无传。是编收书三种,《校秦翰牍》一卷、《抚蜀翰牍》一卷、《平蛮余录》四卷。前两种大

  • 汉史亿

    二卷,清孙廷铨撰。孙廷铨字道相,益都(今属山东省益都县)人,别字沚亭。明崇桢年间考取进士,清入关后,他累擢吏部尚书,掌管官吏铨选达六年之久。由于孙廷铨恪守旧章,吏不敢上下其手。康熙初年曾拜为秘书院大学

  • 儒行述

    一卷。清彭绍升(1740-1796)撰。绍升字允初,号尺木,长洲(今属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例选知县。喜陆王之学,治古文,熟于本朝掌故。该书即记当时诸儒之行事。首沈国模、管宗圣

  • 云峰澫益大师宗论

    十卷。清代释智旭(1599-1655)撰。智旭,俗姓钟,法号智旭,又名际明、际声,字振之、素华,别号八不道人,晚称澫益老人。少学儒学,誓灭释老,著《辟佛论》数十篇,因读莲池《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后

  • 解连环

    玉鞍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