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刊谬补缺切韵

刊谬补缺切韵

五卷。唐王仁昫撰。王仁昫事迹史无专载,据本书序言及唐兰考证,大体可知他是唐中宗时人,一作王仁煦,字德温,曾官朝议郎,行衢州信安县尉。是书大约成于神龙二年(706年)。《刊谬补缺切韵》已散佚一千多年,近几十年才陆续发现三个唐人写本。第一种(简称“王一”),出自敦煌石室,被法国伯希和盗走,现藏巴黎国家图书馆,编号P2011。是本残损较甚,国内仅存显微胶卷,收藏于北京图书馆。刘半农所编《敦煌掇琐》、《十韵汇编》及姜亮夫所编《瀛涯敦煌韵辑》皆辑入该本。第二种(简称“王二”),是故宫所藏项子京跋本,称“内府本”。这是一个杂凑的本子,系统混杂。现有延光室照片本、唐兰手写影印本,《十韵汇编》辑入。第三种(简称“王三”),是1947年发现的全本,是本原藏故宫,有宋濂跋语,现有故宫博物院影印本。《王韵》卷首前有王仁昫序,谓“谨依《切韵》增加,亦各随韵注训”。后有陆法言原《切韵序》。标题下注云:“刊谬者谓刊正谬误,补缺者谓加字及训。”是书对《陆韵》谬误有所刊正,如“蕃,草盛。陆以为蕃屏,失”(平声二十一元)。书中标明刊正之处,据唐兰统计,共有十三条。《陆韵》没有义训的字,王氏亦加以补注,如《陆韵》“潸”、“绾”、“”、“”等字只有切语,没有义训,《王韵》分别加以训释:“潸,悲涕”、“绾,系”、“板,薄木”、“,面赤”。《王韵》尚注意辨析文字形体,如指出“帽,亦作,本作冒”(效韵)、“择,或作”(昔韵)、“掷,古作摘”(昔韵)。《陆韵》对于本字俗体或体等往往不加分别,《王韵》则加以辨析。此外,《王韵》还增收约六千余字,共收一万八千余字。在分韵方面,《陆韵》“严”韵不立上、去两声韵目,《王韵》则增立上声“广”(案:广,音yán,非廣之简字)韵和去声“酽”韵。事实上,并不是“广”“酽”所代表的韵母在《陆韵》里不存在,而是《王韵》“广”“酽”两韵的字,《陆韵》分别寄存于“琰”韵与“艳”韵之中。《王韵》较《陆韵》多出两韵,全书共分一百九十五韵。增加两韵之外,《王韵》在分韵和韵序方面,与《陆韵》是相同的;反切亦很少改动。《王韵》还有一个特殊贡献,就是在韵目之下,分别注明《陆韵》分韵与五家韵书分韵的异同。这五家是吕静的《韵集》、夏侯咏的《四声韵略》、阳休之的《韵略》、李概(季节)的《音谱》、杜台卿的《韵略》。这些附注,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这几家韵书分韵的梗概,而且可以了解《切韵》与这几家韵书的关系,是很有价值的材料。关于《王韵》字数,“王三”卷四云:“右卷一万二千一十四字。二千三百卅二旧韵(《陆韵》所收韵字)。四千九十七训(《陆韵》义训)。三十五或(或体)亦(异体)、二文古(古字)、一文俗(俗体)。一千七十六补旧缺训(《王韵》所补义训)。一千二百四十六新加韵(《王韵》补收的韵字)。二千七百六十七训(《王韵》对补收韵字的训释)。三百九十三亦或,三十五正,卅三通俗,六文本字。”

猜你喜欢

  • 野古集

    三卷。明龚诩(1381-1469)撰。龚诩,字大章,江苏昆山人。父龚察,洪武中官给事中,以言事遣戍五开卫,龚诩遂隶军籍。后调守金川门。成祖时,龚诩改变姓名遁归,卖药授徒以自给。正统四年(1439),巡

  • 壮学斋文集

    十二卷。清周树槐(1876-1858)撰。周树槐字星叔,湖南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山西沁源江西吉水县知县,年未五十致仕归。周树槐年二十四通籍,二十六作吏山西,阅三年,丁艰归里。归后尽烧

  • 丰溪存稿

    一卷。旧本题唐吕从庆撰。吕从庆字世膺,大梁(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从其祖伸官于金陵,黄巢攻金陵时,他走歙之堨田,后遁居旌德万山,称唐遗民,至南唐时乃卒,年九十七岁。其集《历代史志书目》皆无著录。此

  • 证人社约言

    一卷。明刘宗周(见《圣学宗要》)撰。作者初以顺天府尹罢归,与陶奭龄讲学于王守仁祠,以《证人》名其堂。此书为其条诫。首为《社学檄》,题为辛未三月,即崇祯四年(1631)所作。次为《约言》十则、《约戒》十

  • 易经异文释

    六卷。清李富孙撰。此书为作者所著《七经异文释》中的一部。向来易经异文多于其余诸经,因文有古今、通假诸象,加之历代传写之误,致使音、义皆有不同,造成了经文解释中的混乱。李氏此书则旁征博引,因声求义,说明

  • 袁子正论

    二卷。晋袁准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清马国翰辑。袁准有《丧服经传注》,已著录。《隋书·经籍志》儒家,《袁子正论》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或并其目以计之。严可均认为此书是在魏时所作。《魏志》

  • 钱南园遗集

    五卷。清钱沣(约1739-1795)撰。钱沣,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进士,初为翰林,后考选江南道监察御史。曾诛甘肃昌赈折捐案罪首王亶望,劾诛山东巡抚国泰。平生清贫,刚直不阿。钱沣诗文向不存稿

  • 政监

    三十二卷,明夏寅(生卒年不详)撰。夏寅字正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统年间考取进士,授为南京吏部主事,累进浙江右参政、山东右布政使,于弘治初年辞官归家。夏寅历仕数十年从未淹屈降志,《明史》载其“

  • 乐府原

    十五卷。明徐献忠(1493-1569)撰。徐献忠字伯臣,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四年(1525)中举。本书选取汉、魏、六朝乐府古题,各为考证,并录原文而释其义。但所见肤浅,而又索解太过穿凿。如:杜氏

  • 六经类聚

    四卷。明徐常吉(详见《事词类奇》撰。陶元良续增。其书以六经之语分类为十八门,以备习文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