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清孙绳祖撰。孙绳祖,字澹翁,沈阳人。禺峡山,又名二禺山、中宿山。山源发衡庾,脉连留石。襟曹溪而负二罗、七十二峰,延漫磅礴。其距清远县三十里,两山穹窿,相互对峙,束浈湟诸水而赴海,故曰峡。茅君内传
一卷。宋吴(约1109年前后在世)撰。吴,字正仲,安徽滁州人。绍圣四年(1097)时中宏词科,靖康时官翰林承旨,与耿南仲朋比为奸,力主割地议和,建炎时谪放以死。其人品殊无足观,然诗话多有可采。其书凡百
一卷。清王廷植(生卒年未详)撰。“还旧”意为圣人之旧,即从旧本,但是书也不尽从旧解。以为《大学》指古圣人之学,《大学》之道,即圣人之道,纲领圣人之学,条目学圣人之学;纲领在止善,条目在格物。“大学之道
十卷。清倪思宽(生卒年不详)撰。倪思宽原名倪世球,字存未,后改此名,字二初,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乾隆恩贡生。遍读经、史、子、集四部之书,每有异同,随笔考订,以成此书。倪思宽长于《三礼》,学宗程朱,
一卷。清代王澍(1668-1743)撰。作者针对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中“格物者为格去物欲,还虚明之本体”的观点,摘取程朱学说中的关于“致知格物”的重要论述加以驳斥,旨在批驳陆王学说。
十六卷,首一卷。清徐达源纂。黎里者,吴江县东南之一镇,地广四里,周四十里,距县治四十五里。此镇居民稠密,物产丰富,文化甚盛。镇中有长廊三里余,行人雨中不张盖,环境异常优美。卷首为题咏、撰文、姓氏、考黎
七卷,清祝文郁修,李世熊纂。祝文郁,曾任宁化县知县。李世熊,邑人。《宁化县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印。兹篇于建置沿革之利弊损益,反复阐明。有难明处,则加小注以释之。有关诗文分隶各门。艺文则只列书
一卷。清沈绍勋撰。此书是沈氏散见于各处的有关周易的文集。共二十余篇。篇目有论京房世位为上下经序卦之本、论序卦与辟卦有关、论象数理、论卦位、论辟卦之世位、论先后大同位、论之变、论归魂游魂之理、论九卦、论
二十六卷,清朱炜修,姚椿、洪符孙纂。朱炜,字少庐,陕西咸宁(今陕西省长安县)人。由举人道光三年(1823)来任知州。姚椿,字春木,江苏娄县(今属上海市松江县)人,监生。洪符孙,字常甫,江苏阳湖(今江苏
二卷。增补都门纪略三卷、都门汇纂无卷数、朝市丛载八卷。清杨士安撰。杨士安,号静亭,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其久客京师,留心世故。以《日下旧闻》、《都门竹枝词》、《草珠一串》等书,列古今胜迹,资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