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制服成诵编

制服成诵编

一卷。清周保珪(生卒年不详)撰。周保珪,字桐侯,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嘉定)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从王文韶馆湖南及京邸,为其子师,以文行称于时,编《周易集说》未就,著有是书。书首为王文韶序,略言“桐侯少负异禀,而邃于学。余所尤恸者,自辛酉至乙酉,服官中外,以迄归田,二十余年中,惟桐侯未离左右。凡官事家事,为是非利害所关者,能为余尽言无隐。外任十四年得以无大过失,实桐侯力为多。所为诗文,皆实事求是,其它著述多未完之稿,惟《制服成诵编》一种,纂辑完具,有功名教之书”(末题“光绪丁亥(1887)孟秋之月,退辅老人王文韶”)。次为《序例》,略言“同治甲戌(1874)保珪奉讳家居,遍稽典礼诸书,每叹丧服之文,大类《仪礼》难读,不揆冒昧,汇繁举要,编为韵文,使可成诵。庶闾塾子弟,童而习之,因文求情,以察于伦理,而家喻户晓,蒸为礼俗。编成,同志或指谬误,辄重加厘订,十年以来草凡六削,诚惧学非殚洽,纷漏犹多。仁和师(即王文韶)见而赏之,将刊为训蒙课本,用摅蓄念,以质博闻”云云(例文较繁,未录)。后有其弟保璋跋。是书首为《制服表》,凡五格,第一为大清通礼,二为周代礼,三唐、四宋、五明。如“斩衰三年,子为父母”,周“为父斩衰三年,为母,父在齐衰杖期,父卒齐衰三年”,唐“为父同,为母,父在父卒并齐衰三年(上元后)”(按唐有两上元年号,此上元当加高宗二字),宋同,明“皆齐衰三年”。余仿此,皆著其同异。附有案语,凡已有而后代无及删者,皆别白之。后面即为《制服成诵编》,有“五服冠服绖杖履通制”,“本宗九族五服”,“妇为夫族服”,“妾为家长族服”,“女出嫁为本宗族服”,“异姓亲服”“三父八母服(附养母改嫁生母诸服)”“为人后者为本“生亲属降服”,“兼祧分祧服(分祧者,独子兼祧,生二子则为分祧)”“丁尤给僻通制”“附殇服”。皆为七字诗。言其制有疑碍者,则加注于下。所引例有至同治十一年(1872)者,则在大清通礼后。末为《制服通释》,《序例》云:“韵文十一章,但述服制,而所以制服之意阙如,谨本先儒论服诸说,汇为《通释》一篇。其间并及古制,著其由来,以明时变从宜之故。”是书叙列详明,论说缜密,固治礼家所宜注重也。然是书成后,清制丧服又有新例,如光绪三十三年(1907)礼部议覆江西提学使汪贻书请服抚养叔妾三年,改为照养母服期服去官之例,亦宜加入。是书最早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光绪十八年(1892)山东书局有重刻本。

猜你喜欢

  • 康斋文集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

  • 辨惑续编

    七卷,附录二卷。明顾亮(生卒年不详)撰。顾亮字寅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以文而著名,遍游江淮,力学行义,后入林屋山。正德(1506-1521)中,况钟知苏州,顾亮应请作幕僚。著有《东斋集》、《家范匡

  • 石居漫兴稿

    二卷。明陈器(约1430前后在世)撰。器字德器,自号三石山人,生卒年均不详。浙江临海人。正德九年(1415)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尝得三奇石,置之别业以把玩,遂自号三石山人。著有《石居漫兴稿》二卷,本书

  • 读书质疑

    二卷。清代王锬撰。王锬字长颖,应昌(今属内蒙)人,官至上海知县,著有《欲从录》、《宗谱纂要》等书。此书属于札记类,是作者仿照诸儒语录随笔札记而成。观点没有超出前人的论述,主要内容涉及儒学中“理”、“气

  • 推易始末

    四卷。清毛奇龄撰。奇龄既作《仲氏易》之后,又取汉、唐、宋代以来言《易》之涉及卦变者,另加综合核对,编成此书。取名为《推易》,大概本《系辞传》“刚柔相推”一语,依照《仲氏易》“移易”义而作。大旨说朱熹《

  • 躬厚堂诗录

    十四卷。《杂文》八卷。清张金镛(1805-1860)撰。张金镛,字笙伯,本名敦瞿,字良甫,号海门,一号忍龛,自名其室为躬厚之堂。浙江平湖(今嘉兴)人。道光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文渊阁枚理、国

  • 奇闻类记摘钞

    见《古今奇闻类记》

  • 周易解诂

    一卷。清丁晏撰。作者在此书序言中,阐明了他的治易方法,他认为勘正易经文字应以文字训诂为本,探求周易真旨则应以义理为途径。他还认为训诂非博考不明,易义非研究不精,因此对于周易文字的训解并非可有可无。因此

  • 益智录

    二十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本书记录自周迄明圣贤名人言行,叙事之后附以论断。其中明人居三分之一。孙承泽出于东林党人门下,故本书所记明万历至天启间诸人传尤详。其间不免有门户之见。有清康熙刻本

  • 疏稿

    一卷。清胡文学撰。胡文学,字卜言,一字道南,鄞县(今属浙江省)人。顺治进士,由真定府推官提拔为监察御史,巡视两淮盐政,建安定书院,官至太仆寺少卿,有《适可轩文集》。《疏稿》共十六篇,为作者任御史时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