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升庵集

升庵集

八十一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省)人。杨慎幼年警敏,文才出众,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为时人称之。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召为翰林学士。世宗时,因力谏下狱,后谪戍云南永昌,自此以后,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达三十余年。杨慎学问渊博,著作甚丰,多达一百余种。《明史·杨慎传》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主要著述有:《升庵集》《遗集》《丹铅余录》、《谭苑醍醐》、《广夷坚志》、《古今谚》、《诗话补遗》、《词林万选》、《风雅逸篇》、《三苏文范》、《滇程记》、《滇载记》等。是集为明张士佩所编。在此之前,杨慎诗文曾有各种选本刻印行世,如嘉靖十六年(1537年)刊刻的《升庵南中集》七卷,后又有《续集》四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刊刻的《杨升庵诗》五卷;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刻的《升庵诗集》九卷,《文集》十二卷;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刊刻的《升庵七十行成稿》二卷等。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才由张士佩汇集成《升庵先生文集》,凡八十一卷。简名《升庵集》。因是集刊刻于四川,故亦称蜀本。其中,赋及杂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札记四十一卷。是张士佩根据其《丹铅录》、《谭苑醍醐》诸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而成。其诗内容广泛,既善为嘲讽之辞,又长于抒情之作,虽不专主盛唐,然亦有拟古之风,以工丽华美、情韵深长而著称。但亦有过于愁艳之弊病。慎亦能文,其文多寄情山水、应酬之作,但文学色彩不浓。此书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即蜀本),存世,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易经告蒙

    四卷。图注三卷。清赵世回撰。赵世回字铎峰,湘潭人。此书凡例称遵仿《本义》分卷,但其书仍用《注疏》本,不知何故,可能是根据坊刻《本义》言之。卷首图注三卷,都推演河、洛之义。书中时时附图,可能是想以图书明

  • 周易精义

    四卷。清黄淦撰。淦字纬文,号绮霞,浙江杭州人,乾隆时举人。其著述有《七经精义》,《周易精义》为其中之。此书不列经文,不解章句,只就各家之说分条列举,亦不参杂己见。所集各家大体以宋儒为主。其友萧山王宗炎

  • 贮月轩诗

    一卷。清郭佩兰撰。郭佩兰,生卒年不详,字芳谷,湖南湘谭人,监生郭赞贤之三女,贡生王德立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是《湘谭郭氏集》其中之一,“郭氏集”是一部专门收集湖南郭氏一家女性作品的专集。此书有道光十七年

  • 四书字迹核

    一卷。清陈瑶宾录。是书专究字迹,虽属无关紧要,但默识者每多混淆。如“后”勿误为“後”,“壹”勿误为“一”,“揜”勿误为“掩”。又如“期”与“朞”,“”与“饥”不可互易。又如“唯”即“惟”,而《孟子》七

  • 存砚楼文集

    十六卷。清储大文(1665-1743)撰。储大文字六雅,号画山。江苏宜兴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告归后,主维扬之安定书院。储大文性聪颖,初以制艺名,归田后乃潜心古

  • 合浦县志

    二十四卷,清韩三异修,纽廷彩纂。韩三异,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人,拔贡,康熙五十九年(1720)任知县。纽廷彩,满洲镶白旗人,监生,康熙六十年(1721)任知县。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张辅始创

  • 易古兴钞

    十二卷。清唐斅谦撰。唐斅谦字尗兑,湖南新化人。作者持“书莫古于易”的观点,对周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易者象也,天地间有一物即有一象”。古人于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正象外,又推广论述,使

  • 二程全书

    见《河南程氏全书》。

  • 易通变

    四十卷。宋张行成(详见《皇极经世索隐》)撰。此书又名《皇极经世通变》、又作《通变》,是张行成所撰“易说七种”之一。北宋陈抟、邵雍等传承相袭,创先天象数学以说《易》,传有卦数诸图。张行成取先天卦数等十四

  • 卫经社稿

    一卷。清王小航撰。王小航名煦,以字行。光绪年间进士,候补四品京卿。此书名为“卫经”,是指卫《古文尚书》经。对于明代以来对《古文尚书》的辨伪和攻击,王小航深感义愤,所以欲与其同志者联合出力以捍卫《古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