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柏堂遗诗选
二卷。清冯协一(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冯协一字躬暨,山东益都人,生卒年均不详。大学士冯溥第三子,以溥荫官至台湾府知府。协一工诗,死后其子冯厚检收遗稿,求正于姻亲赵执信,赵执信托眼睛有病,命门人常熟仲是保代为编辑,赵执信为之作序,仲是保作跋。其诗中平,虽未极工,也并非极次,赵执信却在序言中百般嘲笑,令人不解其故。有康熙末刊本。
二卷。清冯协一(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冯协一字躬暨,山东益都人,生卒年均不详。大学士冯溥第三子,以溥荫官至台湾府知府。协一工诗,死后其子冯厚检收遗稿,求正于姻亲赵执信,赵执信托眼睛有病,命门人常熟仲是保代为编辑,赵执信为之作序,仲是保作跋。其诗中平,虽未极工,也并非极次,赵执信却在序言中百般嘲笑,令人不解其故。有康熙末刊本。
二卷。张以宁(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末著名经学家。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以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读学士。史称元故官来京者,危
一卷。明万表撰。万表,字民望,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正德(1506-1521)末武进士。累官至都督同知佥事,南京中军都督府。当时,倭寇出没于江浙间,杀人劫货酿成大患。万表推原祸本,以为与当地汉奸勾
二十九卷。明邢侗(1551-1612)撰。邢侗,字子愿,临邑(今属山东)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除南宫知县,征授御史,出为湖广参议,迁陕西行太仆少卿。罢官时年仅三十余岁,因家资饶富,于是筑“来禽
无卷数。清华玉淳撰。其生卒年不详。玉淳字师道,号澹园。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县)人。清代学者。为诸生。曾从著名经学家顾栋高游,研读经史,究根穷源,兼长历算。著述除《禹贡约义》外,尚有《孝经通义》、《澹园诗
十五卷。附年谱一卷。清李之芳撰。李之芳字园,山东武定(今山东惠民县)人。顺治进士,曾为金华推官,因治行优异而提升为刑部主事,累擢左副都御史。李之芳在台十三年,所上章奏几十条皆有关治体,词旨切直,耿精忠
一卷。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虚书契》条。光绪丙午戊申(1906-1908)之间,罗振玉时官学部参事。曹务余闲,时与二三同好讨论金石书画以自遣。厂肆知其所好,每以吉金古迹及善本求售,因而见闻益广,每
①二十三卷,首一卷。清赵国宣修,彭康纂,甘庆增修,朱怡滋增纂。甘庆增,崇善人,曾任茶陵州知州。朱怡滋,邑人,学正。茶陵州志创修于元正统间,其书已失。明嘉靖年间曾两修,万历年间又再修。迄清康熙四年(16
三卷。陈昌齐(?-1820)撰。陈昌齐字宾臣、海楼,广东海康人,清经学家。据《清史稿·陈昌齐传》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中允。大学士和珅欲罗致之,昌齐以非掌院,无晋谒礼,不往。
一卷。清谢济世撰。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全州(今广全州县)人。康熙年间考中进士,授检讨,雍正时官至御史,直声振天下,因弹劾田文镜被遣戍,后得宽免。高宗(乾隆)登极,谢济世被授为湖南粮道。坐事解任,以后
一卷。清孔繁灏(18061862)撰。繁灏字文渊,号伯海,山东曲阜人,系孔子74代孙,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龚封衍圣公。毕太夫人为湖广总督毕沅之女,繁灏生母,卒年58岁。书中记毕氏懿行及其他琐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