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史记

史记

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褚少孙补。司马迁(前154-前86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是司马谈之子。司马谈任武帝太史令,有修史的任务,但未完成。司马迁是继承他父亲遗志,完成史书任务的。司马迁幼年诵读古文经典,从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早年游踪遍及当时大半个中国,考察风俗,搜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有机会读皇家图书。太初元年(前104年)对历法进行改革,撰有《太初历》。后因替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他的史学巨著。他决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是怀着“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的愿望,撰著此书的。开创了传记体史书先例。《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修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前91年)。后来其书有缺,褚少孙为之补撰。褚少孙是元帝、成帝年间的一个博士,凡少孙所补大都标明“褚先生曰”。清人钱大昕说“少孙补史,皆取史公所缺,意虽浅近,词无雷同。”褚少孙说:“臣幸得以文学为侍郎,好览观太史公之列传。列传中称《三王世家》文辞可观,求其世家终不可得,从长老好故事取其封策书编列其事而传之,令后世得观贤王之旨意”这说明褚少孙补史的动机和材料来源。司马迁职居史官,他依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以及诸子百家之书;利用国家图书收藏的文献以及他足迹遍全国,采访、考察耳闻目睹的亲身阅历;又有他父亲积聚的史事记录,所以《史记》取材极其丰富。司马迁四十二岁动笔修撰《史记》,后来遭官司停下来,五十岁出狱,继续发愤著书,约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定稿。前后经过十八个春秋,他以毕生的精力,为后人留下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末年,首尾共三千年左右。《史记》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体例分五部分,即“本记”十二卷,“世家”三十卷,“列传”七十卷,“书”八卷,立“十表”作为通史事的脉络。这种写史形式为后世所沿用。“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主,按年月记各时期的大事,形式近于编年体。“表”分世表、年表和月表三种,把重要的历史大事或历史人物,按年代或时期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来,其中以《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最为重要。“书”专记典章制度兴废沿革。八书之中的《礼》、《乐》《律》、《历》和《封禅》等篇价值较高。“世家”记载诸侯列国和一部分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列传”记载帝王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和各种行业(如儒林、货殖、日者、龟策等)的事迹。人物列传的次序大致按时间先后排列,关系相近的列在一起。“列传”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史记》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货殖列传》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班固称此书“是非颇谬于圣人”,可见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司马迁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肯定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功绩。《史记》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在他死后公布于世的,初名《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后来简称为《史记》。为《史记》作注的人很多。后世通行的《史记》三家注为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后有梁玉绳的《史记志疑》,清末郭嵩焘的《史记札记》,今人陈直的《史记新证》,近人张淼楷的《史记新校注》。日本泷川资言(泷川龟太郎)的《史记会注考证》。哈佛燕京学社编印的《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是检查《史记》词句的工具书。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史记研究资料和论文索引》。《史记》的版本很多,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别本后乐集

    十卷。《附录》二卷。宋卫泾(?-1226)撰。卫泾生平详见《后乐集》(辞目)。卫泾集本五十卷,刊于元代,年久散佚,后从散见《永乐大典》中篇章编次成帙。此本乃其十四世孙楫所辑,以志乘诸传及遗像弁卷首,以

  • 司马法直解

    一卷。明刘寅撰。刘寅所注兵书皆名曰《直解》,《尉缭子直解》、《黄石公三略直解》有著录。刘氏注此书缘起,其自序云:“是书言辞古简而义深,中间又有阙文误字,儒家多不经意,学者由是不得其说,今姑为之《直解》

  • 云居圣水寺志

    六卷。清释湛明伦原辑,通渊实懿重纂。云居,豫章(今江西省)之山,唐咸通间,道膺禅师,始由西江入越之七宝山,建庵居住,门楣书“云居”二字。宋元珮间,安禅圣水岩有佛印,故名寺为圣水。元初指月重新云居,明洪

  • 周易述补

    ①四卷。清江藩撰。藩字国屏,又郑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学《易》于惠栋。惠栋撰《周易述》二十卷未竟而卒,尚缺自鼎至未济十五卦及序卦杂卦二传。作者依惠栋原书体例,增补完成之。凌延堪为之作序。今存《续清

  • 绣吟楼诗钞

    一卷。清谭紫璎撰。谭紫璎,生卒年不详,原名德馨,字凤芝,江西德化人,谭萃清之长女,蔡泽春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阁诗钞》第九集。共收诗十四首。

  • 易象大意存解

    一卷。清任陈晋撰。任陈晋字似武,号后山,一号以斋,江苏兴化人。任大椿之祖父。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名,有《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此书不载经文,惟折衷诸家之说,阐明易象

  • 蜕私轩读经记

    三卷。姚永朴撰。姚有《经学举要》一卷、《群经考略》十五卷,详见《经学举要》、《群经考略》条。《脱私轩读经记》首有自序,又有吴汝纶的跋文,以及马其昶为之作的序文。卷一:《周易》《尚书》《诗》;卷二:《周

  • 意园文略

    二卷。《事略》一卷。清盛昱(生平见《郁华阁遗集》条)撰。《意园文略》共二卷。卷一为序、《两淮盐法录要》序、《成场课士录》等八篇集序、《八旗文经》序、《阙特勤碑跋》、《芸香馆遗诗跋》等。卷二为劾疆臣欺蔽

  • 论孟精义

    三十四卷。南宋朱熹著。朱熹事详《四书章句集注》条。该书为朱熹所辑录的《论语》、《孟子》十二家解说,共三十四卷,其中《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又各有纲领一篇,未入卷数。初名《论孟要义》,又名《论孟

  • 刘炫规杜持平

    六卷。清邵瑛撰。瑛字桐南,号姚圃,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乾隆甲辰(1784)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改内阁中书。辑有刘炫《春秋规过》六卷。晋代学者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与服虔注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