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合江县志

合江县志

①五十四卷首一卷,清瞿树荫等增修,罗增垣等增纂。瞿树荫,曾任合江县知县。罗增垣,邑人。《合江县志》同治十年(1871)增刻本,共五十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凡例、目录。正文分为:卷一,星野。卷二,图考。卷三,建置。卷四,疆域。卷五,形势。卷六,山川。卷七,户口。卷八,田赋。卷九,水利。卷十,城池。卷十一,关隘。卷十二,津梁。卷十三,古迹。卷十四,公署。卷十五,学校。卷十六,祀典。卷十七,祠庙。卷十八,风俗。卷十九,兵制。卷二十,屯田。卷二十一,边防。卷二十二,驿传。卷二十三,铺递。卷二十四,武功。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六,屯练。卷二十七,寺观。卷二十八,盐政。卷二十九,茶政。卷三十,钱法。卷三十一,木政。卷三十二,树政。卷三十三,蠲政。卷三十四,职官。卷三十五,选举。卷三十六,封荫。卷三十七,政绩。卷三十八,人物。卷三十九,列女。卷四十,隐逸。卷四十一,流寓。卷四十二,仙释。卷四十三,方枝。卷四十四,古帝王。卷四十五,故宫。卷四十六,陵墓。卷四十七,僭窃。卷四十八,艺文。卷四十九,典籍。卷五十,金石。卷五十一,物产。卷五十二,祥异。卷五十三,杂识。卷五十四,外纪。此志卷二十、卷二十四、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七,皆有目无志。此志据通志门类,按目填载者。且卷首宸翰,目曰艺文。卷三十六中封荫、制词等,亦曰艺文。而卷四十八艺文,则为传记。其散漫歧出,莫定指归。② 六卷,清王玉璋纂修。王玉璋,毕节人,曾知合江县事。合江县旧志明末毁于战乱,乾隆二十七年(1762)县令叶体仁创修之,嘉庆十七年(1812)县令秦湘续修之,同治十年(1871)县令瞿树荫又续修之,逮民国十四年(1925)已五十四易寒暑矣。四川通志局则聘前知事王玉璋主持重修县志事,终成兹编。《合江县志》民国十四年(1925)修,稿本。此志较旧志完备。其除艺文、金石外,莫不有表,尤以孔庙从祀诸圣哲贤儒汇表记载为详尽,其精审之处为诸志所无,惟金石不记断碣残碑,而泛载铜钟铁像,未免与题不称。其附文征两卷,收录亦近于滥。尚有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猜你喜欢

  • 黄运河口古今图说

    不分卷。清麟庆撰。麟庆(?-1843),字伯余,号见亭。姓完颜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年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迁兵部主事,改中允。道光三年(1823)出任安徽徽州知府,调颍州,擢河南开归陈许道,历迁河南

  • 古今医鉴

    十六卷。明龚廷贤(生卒年不详)撰。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人。其父龚信,字西园,曾任太医官。龚廷贤承父业,以医闻名,获御赐“医林状元”匾额。所著有《寿世保元》、《万病回春》、《济世

  • 丁戊笔记

    二卷。清陈宗起撰。陈宗起生平事迹详见《周礼车服志》。此书主要考订经史地理典籍及杂事、音韵、训诂等。所考皆有依据,实事求是,不杂浮语。以《战国策》为蒯通所撰,可备一家之说。《汉书·食货志》“天下大氐无虑

  • 倦游楼经解

    一卷。清末谌百瑞撰。百瑞字立武,湖南溆浦县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曾问学于艾作模。艾作模有《留子国考》,信毛传郑笺而非议朱熹集传,仍不知“子国”、“子嗟”为谁的后裔,受邑在何王何世。谌百瑞则广征博考,确

  • 今古奇闻

    二十二卷。题“东壁山房主人编次,退思轩主人校订”。东壁山房主人为光绪间上海的刻书家王冶梅(名寅)。该书为小说选集,收小说二十二篇,每卷一篇。前载王冶梅序说:昔年游日本时搜古书得此本,带回翻刻。但见书中

  • 春秋类考

    十二卷。春秋疑义一卷。清华学泉撰。学泉字天沐,号霞峰,江苏无锡人。学泉一生未入仕途,常闭户读书,日夜不倦;张伯行巡抚江苏,曾延请他主东林书院讲席,不赴,以布衣终。其著作还有《仪礼丧服或问》等。《春秋类

  • 松桂读书堂集

    八卷。清姚培谦(约1722前后在世)撰。姚培谦,字平山,华亭(今江苏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善交游,名满江左。雍正中,保举人才,以居丧不赴。培谦好注书,有《增辑左传杜注》、《李义山诗笺》、《文心

  • 元包

    五卷、附《元包数总义》 二卷。北周卫元嵩(生卒年不详)撰,唐苏源明传、李江注,宋韦汉卿释音。《元包数总义》二卷是宋代张行成补撰。卫元嵩,成都人,明阴阳历算,献策于后周,赐爵持节蜀郡公。明代胡应麟作《书

  • 清泉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王开运修,张修府纂。王开运,江苏武进人,曾任清泉县知县。张修府字东墅,嘉定人。清泉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始置县。县志创修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江恂。至咸丰十一年(18

  • 十地经论义记

    二十四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条。《十地经论》为天竺僧人世亲所作。内容是解释《华严经》中的《十地品》义。汉文译本由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同译,佛陀扇多传语,于508年译出。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