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解简要
六卷。清张矩撰。矩字濂方,巴陵(今湖南岳阳县)人,乾隆时举人,官至耒阳训导。此书以朱子本义为宗,后列其解,若本义无注则本程传及诸儒论说为解,其义必与本义相符。今存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
六卷。清张矩撰。矩字濂方,巴陵(今湖南岳阳县)人,乾隆时举人,官至耒阳训导。此书以朱子本义为宗,后列其解,若本义无注则本程传及诸儒论说为解,其义必与本义相符。今存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
一卷。辑佚书,晋孙盛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太原一带)人,为桓温参军,官至秘书监,加给事中。其事见于《晋书》本传。一生著述宏富,《三国志》注中之《晋阳秋》
八卷。《试帖》一卷。清张吉安(1759-1860)撰。张吉安字迪民,一字树堂,号莳塘,晚号石牛居士。江苏吴县人。举于乾隆丁酉,官余杭知县,历摄浙东各邑,兴利去害,政迹显赫。卸任归田后,结社吟诗;又主讲
见《难经本义》。
无卷数。清代吴鼎撰。吴鼎见《十家易象集说》条。此书是维护陆王学说并与《学部通辨》的作者王建论辨的一部著述,因陈建是东莞人,所以此书叫《东莞学案》,全书共分十三部分,条列陈建之说,一一加以诘难,如第三部
①二卷。元道士陈性定撰。性定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仙都山,古名缙云山,唐天宝年间敕改今名。此志分六门:山川、祠宇、神仙、高士、草木、碑碣题咏。清修《四库全书》时得此书,为两淮马裕家藏本,列为存目。② 五卷
四卷。明张世则撰。张世则,诸城(今属山东)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四川安绵兵备副使。“貂珰”原系汉代中常侍的冠饰,金珰右貂。后中常侍之职用宦官充任,故称宦官为“貂珰”。此书是记述宦
一卷。清薛凤祚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在于介绍推算交食之法。其法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堪称简捷精密。有乾隆朝刊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十七卷。清陵曙(详见《礼论略钞》)撰。凌曙传庄存与、刘逢禄之学,谙熟《公羊》家法。他认为董仲舒《春秋繁露》“体大思精,推见至隐”(《春秋繁露注序》),但流传既久,鱼鲁杂揉,篇第褫落,致难卒读。于是购求
一卷。作者不详。该书纪吴昌寿事实。昌寿,浙江嘉兴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湖北、河南、广西等地巡抚,颇有政迹。死后,各地士民呈请入祀名宦。书中汇辑各地公呈及礼部议奏等。现有同治年刊本。
南宋郑庠撰。郑氏是南宋与吴棫齐名的古音学家。他的著作早已亡佚,根据元熊朋来《经说》卷二《易诗书古韵》条,可知其书称为《古音辨》。清夏炘的《诗古韵表廿二部集说》和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均存其说。他把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