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卷。宋吉天保辑,清孙星衍、吴人骥校。吉天保字里不详。《孙子》一卷十三篇已有著录。《孙子》注本据《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文献通考·经籍考》等诸家书目记载极多。然今传世宋以前注家寥寥。
二十一卷。清姚之駰撰。姚之駰字鲁斯,浙江钱塘人。康熙(1662-1722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该书收辑后汉书不传于清代的八家,共有《东观汉记》八卷,谢承《后汉书》四卷,薛莹《后汉书》张旸《后汉记》、
二卷。清彭申甫撰。详见《周易解注传义》。
不分卷。清罗烈撰。罗烈字芰孙,益阳人。此书沿用其伯祖罗敦仁《尚书是正》之体例,对周易有关问题进行辨正。第一为正卦序,目的是为解释卦义提供一可信的方法。第二为正参伍错综,使人们知道正卦序卦的出处。其根据
六十四卷。明朱东光(生卒年不详)编。东光,字元曦,浦城(今属福建省)人。隆庆进士。官分巡淮徐道。曾以老子在毫,庄子在濠梁,管子在颖,淮南子在寿春,皆为中都所辖之地,因此便和凤阳府知府张云登共同收集编辑
九卷,明杜纬修,刘芳纂。杜纬,陕西蒲城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任知县。刘芳,邑县人,庠生。该志先是张道治任知县翌年,见旧志疏简,乃命刘芳等纂新志,为书九卷,三月而成。二十余年后,杜纬知此县,谓刘芳
三卷。清于鬯撰。参见《说文校书》。“职墨”犹言笔记、札记。是书持论虽不甚高,但亦有所发明,对于段玉裁、桂馥、严可均、王筠诸家之说偶有补正。例如:“从‘隹’与从‘鸟’之字同偏旁者皆同字也,段氏力辨‘雁’
六卷。元虞集撰。其从孙堪编。为《道园学古录》补遗之作。共古律诗七百四十一首,附以乐府,刻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当李本编《学古录》时,已有泰山一毫芒之叹,则云烟变灭者不知凡几。堪续加收访,辑缀成
见《区种图说》。
四十卷,补遗二十七卷。附录六种六卷,补遗六卷。清赵在翰编撰。赵在翰,生卒年不详,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清嘉庆间诸生。谶纬之书的搜集,始于明代孙珏《古微书》,然而该书内容驳杂不纯。乾隆间武英殿又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