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明焦竑撰。焦竑(1540-1620),字弱候,号漪园,又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自幼博览群书,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及第,官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议修国史,荐请他总领其事,
三卷。清栗引之撰。栗引之,字长伯,湖北当阳人。此志共三卷,上卷:山水、营建、公据、事纪、古迹、释宗、护法;中卷:词翰;下卷:诗。是志考玉泉山东离当阳县治三十里,西距宜昌府一百二十里,介于青溪紫盖之间。
一卷。清陈世熔撰。陈世熔字大冶,又字雪楼。安徽怀宁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甘肃知县。此书杂说三连、六断、仰盂、覆碗、中虚、中满、上缺、下断。如第一讲奇偶象形,说奇为一,象天为乾。偶为一一,象
四卷。明沈良才(约1550年前后在世)撰。沈良才字凤冈,泰州(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沈凤冈集》。此集共四卷。其诗文成就不高,其诗尚未入格,诗风平
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写晋时宫中之事。其上卷情节大略是,皇后生下双胞胎,取名乾庆、元庆,二人长大后,皇上以抓阄方式定元庆为太子。乾庆万分嫉恨,欲灌醉太子,并诬其淫杀宫女。宫人戚氏将乾庆之谋告于元庆
十七种,三十六卷。清吴引孙编。吴引孙字茨甫,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据其自序云:“余不敏,不敢谓祸福感应,非神道设教之征权,亦不敢谓小学格言,非圣贤成德之先路。爰不揣迂陋,于藏书
四卷。清李中黄撰。李中黄字子石,麻城(今属湖北省)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四种为《论史》一卷、《论禅》一卷、《论诗》一卷、《论文》一卷。有如皋冒衰书序,云“李子学究天人,道阐性命”,“闭户键关,独居一室
见《区种图说》。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复字”即重言字。是书依平水韵标目,取古韵的重言字,分韵隶之,并详加注释。搜采丰富,然条理不甚清晰,颇失于破碎繁琐。有《函海》本。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