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困知记

困知记

二卷,《续记》二卷。《附录》一卷。明罗钦顺(1465-1547)撰。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今属江西)人。弘治六年(149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十五年(1502),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三年(1598),遭宦官刘瑾打击,削职为民。正德五年(1510),复职。后历任太常卿、南京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辞职归里后,家居二十余年,潜心治学。其学上承张载,吸取了张载宇宙观中的唯物论观点,并加以发展。著有《整庵存稿》、《整庵续稿》等书。此书为作者的言论汇编,大旨为扬儒抑佛。《困知记》成于嘉靖七年(1528),共一百五十六章。《续记》成于嘉靖十年(1531),共一百一十三章,补《困知记》中意有未尽者。《附录》为作者与人论学书信六首。他在书中提出理依于气的气一元论观点,认为理气之理,不是气外别有一理。盖通天地,亘古今一气而已。气是运动的,一动一静,一往一来,循环不止。自然界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兴衰治乱,皆是气活动的结果。并否认气上有主宰之说,认为气的运动变化“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所谓“理”、“太极”也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主宰。他在书中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产生怀疑,用洛学的“理一分殊”之说来解释人性。认为人和物皆来源于阴阳之气,此谓“理一”;世界上人和物各各不同,谓“分殊”。关于“道心”和“人心”,他认为“道心”即“性”,“人心”即“情”。“道心”为主宰,为体。“人心”为用。两者是体用关系,不可分离。主张通过道德修养,达到以“道心”制约“人心”,以性制约情。主张既要承认人皆有欲望,又应对欲望加以节制。他在书中对陆九渊、王守仁、湛若水的思想观点和禅学都有所评论,目颇具有理论深度。此书为罗钦顺的代表作,深为理学家所推重,明代学者高攀龙称此书为自唐以来排斥佛学最有力的著作。有明沈维鐈刊本,明刊《三先生语录》本,清康熙九年(1670)刘炳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周官书名考

    一卷。清末沈家本(约1840-1913)撰。家本字子惇,号寄簃,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资政院副总裁,此书原题为《周官书名考古偶纂》。书前有自记,称“偶阅郎兆玉《周官古文奇字》一篇,颇多舛错,因

  • 红薇馆吟稿

    一卷。清郭秉慧撰。郭秉慧,生卒年不详,字智珠,湖南湘谭人,李杭之妻。清代诗人。早逝。此书附于其姑郭润玉《簪花阁遗稿》之后,原名《红蔷馆吟稿》,有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书前有李星沅所作序言,共收诗

  • 二酉园诗集

    十二卷。《文集》十四卷。《续集》二十三卷。明陈文烛(1535-?)撰。陈文烛,字玉叔,湖北沔阳人,卒年不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卿。是集分为诗集十二卷,文集十四卷,续集二十三卷

  • 蟋蟀轩草

    无卷数。明刘士骥(约1617前后在世)撰。刘士骥,字允良,山东禹城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蟋蟀轩草》。是集为士骥诗文集。集前有李若讷序,称:“允良自言,少年濡

  • 农务化学问答

    二卷。英国仲斯敦(生卒年不详)撰。英国秀耀春口译,清范熙庸笔述。仲斯敦生平不详。《农务化学问答》采用问答形式,论述了植物、土壤、动物之间的关系,植物、土壤、肥料的性质,植物施用肥料的选择,肥料的制造方

  • 稽古堂论古

    三卷。旧本题明张燧撰。经后人核其书,是从《千百年眼》中摘出的,大概是书商伪立此名,售以市利欺人而为。传本少见。

  • 联锦诗集

    四卷。明夏宏(1436-1465?)编。夏宏字仲宽,安徽当涂人。官至将仕佐郎松潘军民指挥使司、儒学官。请老后居蜀不返。此诗集皆七言律诗,集唐人诗句为之。前人亦曾集唐人诗句,而且篇幅不少,但皆不得唐人之

  • 五经然否论

    ① 一卷。谯周(201-270)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属四川阆中西南)人,经学家谯之子,三国时蜀汉经学家。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

  • 孟子正义

    ① 十四卷。东汉赵岐注,题为宋孙奭疏,实不可信。朱熹《语录》以为是南宋邵武士人伪托孙奭所疏,并且称“蔡季通识其人”。邵武旧属闽,士人是对年纪大的儒生的一般称谓,但后人多方推求,终于难以确定作伪者为何人

  • 荣进集

    四卷。明吴伯宗(?-1384)撰。吴伯宗,名佑,以字行,江西金溪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进士第一,授礼部员外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后降检讨以终。事迹据《明史》本传。吴伯宗守正不阿,虽忤旨贬谪,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