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壮怀堂诗稿

壮怀堂诗稿

二十卷。清林直(1826-?)撰。林直字子隅,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直以诸生参与戎幕,出佐大府,后林直擢升监司,曾率孤军与太平军作战,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后官至知府。同治二年出游广东。同治十二年以后未见林直有诗作,序有“先生年未五十遽归道山”之句,故断其卒于1873年前后。林直少随父官居京都,即有诗名,生平足迹半天下,遍游衮、冀、荆、梧,几度行程万里。其诗以杜为宗,尤工五、七律。林直才气过人,下笔滚滚千言,立就成篇,气质高雅,音节宏亮,不拘一格,其感时怀古之作,顿挫沈著,沈雄秀逸,卓然大家。《壮怀堂初稿》(第一集),十卷,为林直二十九岁以前所撰,初稿十卷共辑诗四百一十余首。《壮怀堂三集》十四卷,断为林直于同治二年入粤以后所作,其时年三十八岁。初集与三集之间八、九年间为作者从军浙闽之时,其时他置身战事中,感时抚事,以及同僚、友朋赠答之作颇多,林直曾辑为二集在闽付梓,未竞而佚,三十年后其子林桐度搜剔丛残,得其手书二集诗百余首,后又搜得诗百余篇,经细审皆为其在浙闽期间所著。此诗定为二集,编为四卷。二集体例与初、三集略有不同,二集以古今诗体分卷;而初、三集则以年代为主线。初集为作者早年作品,其风格汪洋恣肆,不可抑遏;三集则精练清老,学养深粹。他的诗由绚烂而渐归平谈,二集实为转折枢纽。《壮怀堂》三集又名《岑海诗存》,十四卷。第一卷为《观海集》辑诗二十二首;第二、三卷为《筹惟集》上、下,辑诗五十五首;第四卷至七卷为《端居集》,共辑诗一百四十二首;第八卷为《越游集》,辑诗五十首;第九卷为《端居续集》,辑诗二十三首;第十卷至十一卷为《北征集》一、二,辑诗九十五首;第十二卷为《东官集》,辑诗二十一首;第十三卷至十四卷为《南武集》一、二,辑诗五十九首。《壮怀堂》第三集《岑海诗存》共辑四百六十八首诗。《壮怀堂》诗初稿于咸丰六年春于福州后街文儒坊,由陈仁权刊刻行于世。《壮怀堂第二、三集》于光绪三十一年冬刊印于广州。

猜你喜欢

  • 南天痕

    二十六卷,附思陵改葬事一卷。四明西亭凌雪纂修,同郡后学汪成教、江镜清校订。此盖托名,可能是明朝遗老所作。书前有自序评言,后有同治年间陈励、董沛的识语。其实此书是从《南疆逸史》抄袭而出,原文完全相同,只

  • 重修两浙盐法志

    三十一卷。清延丰撰。延丰,内务府正白旗人。嘉庆四年(1799)由内务府郎中任两浙盐政,九年任粤海关监督。是书为作者任两浙盐政时纂修,其卷首载诏旨,卷一为疆域(行盐、产盐地方和程途关隘)、卷二为图说(行

  • 腾笑集

    八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其生平籍里详见《南车草》(辞目)。是书内容,卷一至卷二为赋、古体诗,辑《太极图赋》、《平蜀诗十三章并序》等五十四首;卷三至卷七为今体诗,辑《夏日瀛台侍直纪事六首

  • 金文续编

    十四卷。容庚撰。参见《金文编》。此编专收秦汉金文,体例与《金文编》大体相同。1924年,容氏曾拟以殷周金文为上编,秦汉金文为下编刊出。但下编仅得五百余字,重一千一百余字,采摭未富,故未印行,便将殷周金

  • 文水县志

    十二卷。清范启堃、王炜修,阳步霞纂。范启堃字厚之,北平(今北京市)人,同治元年(1862)恩科举人,光绪九年(1883)任文水县知县。王炜字亭,扶风人。以拔贡署猗氏县。前令江因病久不视事,案牍山积,炜

  • 靖州乡土志

    四卷,清金蓉镜编。金蓉镜,秀水人,进士,曾任靖州知州。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清朝廷通令各直省邑,咸修乡土志,意在使人民由爱乡而知爱国。知州金蓉镜则设局开馆,亲自主纂,成乡土志一部。《靖州乡土志》

  • 编珠

    二卷,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隋杜公瞻(生卒年不详)编撰。《编珠》一书《隋志》、《唐志》里均无记载。《宋志》才开始著录,但无传本。清康熙年间詹事府詹事钱塘高士奇奉旨检阅内库书籍,在废纸堆中发现其书的一卷

  • 旧五代史

    一百五十卷,目录 二卷。宋薛居正等奉敕撰。《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四月至七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等同修。后欧阳修《五代史记》

  • 四时宜忌

    一卷。瞿佑撰。瞿佑,字宗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初,官国子助教,调周王府右长史。一度遭贬,洪熙初(1425年)赦还。该书辑录历代有关著述,分十二月记其所宜、所忌之事。每月分别标目,如“正月事宜”、

  • 郊特牲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