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品经游意

大品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品经游意》是对《大品经》,全称《大品般若》的注解。汉土行般若始于曹魏朱士行,他甘露五年(260)由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后西行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送归内地。晋泰始五年(269),竺叔兰、无罗叉译成晋文,称“放光般若”。由此般若义学大张。鸠摩罗什入秦重译,称“小品般若”。南朝梁武帝崇大论,致使此经疏解甚多,今皆不传。此游意以五重释义,即释名、辨宗、会教、出部倘、明缘起。释名有五,谓明摩诃,明波若、明波罗密、明修多罗、明序。辨宗有五,谓明体、明宗、简因果、明长短、辨远近。会教有二,即会教及五家味相生,广列异解。出部倘所述部类,与普通所明不同。此游意是研习般若教理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猜你喜欢

  • 薛文清集

    二十四卷。明薛瑄(1389或1392-1464)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官至礼部右侍郎。谥文清。性刚直,曾因融怒王振下狱。学宗程东。其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河东派”之称。但认

  • 王忠文公集

    二十。四卷。明王祎(1322-1373)撰。王祎,字子充,义乌(今属浙江)人。幼聪慧,以文章名世。元末隐居不出,明太祖召用为中书省掾史,洪武二年(1396)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后奉命招谕云南被

  • 新出三体石经考

    一卷(章氏丛书续编)。章炳麟著。炳麟字太炎,浙江余杭人。博通经史,精研文字,音韵,训诂。在使传统小学摆脱经学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语言科学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著有《文始》、《小学问答》、《国故论衡》等。此

  • 蕉窗杂录

    一卷。旧本题宋稼轩居士撰。稼轩居士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1140-1207)的号。书中所记,凡遇“宋”字,必在上面加一“皇”字,以示其书为真辛弃疾所作。但书中多处引用明人著作,如引杨慎《丹铅录》、王鏊

  • 山礬书屋诗初集

    十卷。清郭凤(1772-1840)撰。郭凤,字友桐,又字丹叔,号雪樵,浙江嘉兴人。能诗,善书画,工八分书。郭凤特好诚斋(宋杨万里)诗,朝吟夕诵,时以清新透脱之语,状摹眼前之景致。因他“沉屏思虑,独以灵

  • 春秋无例详考

    一卷。清姚际恒(详见《春秋通论》)撰。该书不见于《清史稿·艺文志》及诸家书目,与《春秋通论》俱为传抄本。该书附在《春秋通论》之后,共一卷,三十九条,各条之下,间或别分子目,大旨在于辨正《左传》、《公羊

  • 夷夏论

    一卷。南齐顾欢(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顾欢所撰《夷夏论》,始见于《南齐书》顾欢本传,《隋书·经籍志》有著录,而《唐志》不载,说明亡佚已久。据《南齐书》顾欢本传称:“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

  • 于山奏牍

    七卷;附诗词一卷。清于成龙撰。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桢副榜贡生,入清后于顺治十八年(1661)授广西罗城县知县。累官知府、直隶巡抚、两江总督。《于山奏牍

  • 周易侯氏注

    三卷。辑佚书,唐侯果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侯果生平事迹不详,《唐书》儒学传褚无量传内有“国子博士侯行果”。马国翰认为行果乃其字,果为其名。《唐书·艺文志》不载此书。马氏据李鼎祚《周

  • 佘山诗话

    三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撰。是书别无传本,唯《学海类编》载收。其文皆摘自陈继儒“他说部”而成,恐怕并非其原来之书。其中如以展子虔为大李将军之师。大李将军为唐开元中李思训,展子虔为北齐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