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宁洋县志

宁洋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董钟骥修,陈天枢纂。董钟骥,同治年间,任宁洋县知县。陈天枢,举人。考宁洋县志,创修于明。其后又先后三修。咸丰三年(1853),邑志旧板毁于兵乱,所剩仅残编断简,迄无完书。董钟骥任县令后,偶得邑人廖氏所纂志乘稿一部,喜其体简而有要,遂动修志之心。设局于双洋书院,延陈天枢主其事,历数月而成此书。同治十三年(1874)修,光绪元年(1875)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跋、舆图、凡例、目录、纂修姓氏;卷二,舆地志:肇建、疆域、形胜、分野、山川、里社、物产、风俗(附岁时);卷三,建置志,城池、公署(附公馆、铺舍)、弁署(附兵房)、学校(附田)、坛亩、街市、桥渡、亭塔、楼阁、恤政;卷四,赋役志:户口、土田、赋役、盐课。卷五,官师志:职员、各官、名宦;卷六,秩礼志:典礼、文庙、坛庙、名祠;卷七,武备志:民兵、驻防、教场、关隘;卷八,选举志:科目、贡生、荐辟、应例、封赠、掾阶、中官、乡宾、老农;卷九,人物志:乡贤、列传、乡善、贞烈、流寓、寿者、五世同堂。卷十,艺文志(上):碑记、传文、策议;卷十一,艺文志(下):旧序、诗赋;卷十二,杂事志:寺观、仙释、祥异、兵乱。兹篇搜采宏富。补旧志之漏处甚多。如旧志于户口、盐法之始末源流阙略,今则详明之,实有益于后人参考。体例方面改旧志之误处亦不少。如弁署旧置于学校之后,今则在公署之间。中官旧载杂记,今则放在选举门下。又旧志人物、选举合而为一,今则分门别立,殊有见识。综观全书,体例完备,纲举目张,文字流畅。实为可读之作。此志尚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钟干丞铅印本。

猜你喜欢

  • 书断

    三卷。唐张怀瓘(生卒年不详)撰。张怀瓘,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尝为鄂州司马,后官至翰林供奉。张怀瓘是唐朝颇有盛名的书法家,工真、行、草书,兼善小篆和八分书。张氏曾自高矜饰,谓真书、行书可比虞(世南)、

  • 栖云阁诗

    十六卷。《拾遗》三卷。清高珩(1611-1696)撰。高珩,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清,授检讨,官至刑部侍郎。高珩聪颖多才,诗思敏

  • 西夏纪事本末

    三十六卷。清张鉴(1768-1850)撰。张鉴,字春冶,号荀鹤、贞疾居士,别名秋水。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一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早年讲学阮元之诂经精舍,谋划海防,倡导海运,赈济灾区。工诗擅文,

  • 重修镇平县志

    六卷。清潘承焯,吴作哲修,王应亨纂。潘承焯,湖南安乡县人,举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知县。吴作哲,甘肃阶州人,举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知县。旧志创修于明代县令胡会宾,康熙、雍正四次相继重

  • 黹余吟稿

    一卷。《续稿》一卷。清丁蕴琛(生卒年不详)撰。丁蕴琛,字月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代诗人。此书同治七年(1868)夏开始刻印于无诸城。其仁和、高望曾、茶盦手书,写刻极其工整,书前有吴嘉诠、茶盦所作

  • 芦川归来集

    十卷。《附录》一卷。宋张元干(1067-1143)撰。张元干,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号芦川老隐,长乐(今福建闽侯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元干好为诗,结识苏轼、陈瓘,学有渊源。曾与洪刍、洪炎、苏坚、吕

  • 雍音

    四卷。明胡缵宗(1480-1560)撰。胡缵宗初字孝思,后改世甫,号可泉,自号鸟鼠山人。甘肃秦安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翰林检讨,出嘉定判官,累历右副都御史,因事下狱。后释归。著有《安庆府志》

  • 鄢陵文献志

    四十卷,补遗一卷,清苏源生撰。苏源生(1809-1870),字泉沂,号菊村,邑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二十年(1840)副榜。科名卑微,但人品、文章皆负时望。苏源生自弱冠以来就留心搜集本县文献

  • 东坡事类

    二十二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时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梁氏为清文学家,通史学,善诗文,且注意研究西方各国政治情况,著有《夷氛闻记》、《藤花亭诗文集》等

  • 故宫方志目

    一卷,附录一卷,索引一卷。江瀚编。江瀚(约1857-1935),字叔海,福建长汀人,宣统中官河南布政使。此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存府州县志目录。当时清内阁所藏方志多移管于北平图书馆,但清史馆购收者则移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