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定襄县志

定襄县志

①八卷。清王时炯修,牛翰垣纂。王时炯字晋予,号万元,广东乐会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四十六年(1707)任定襄知县。按定襄旧志,创修于明万历七年县令安嘉士,其后万历四十四年县令王立爱增修,汇为八卷。自王立爱增修后,又近百年未续修。王时炯掌定襄后,锐意修志,就聘牛翰垣为主纂,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遂成此志。《定襄县志》康熙五十一年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地理志:沿革,星野,疆域,形胜,山川,都里,烽堠,水利,丘墓,古迹,集场,风俗;卷二建置志;城池,县治,学校,公署,仿楔,铺舍,桥梁,兵防;卷三田赋志:户口,地粮,徭役,里甲,邮传,课钞,匠役,屯田,物产;卷四秩祀志:坛壝,寺观,祠庙;卷五官师志:守臣,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巡检,仓大使,训术,训科,僧会,部使,名宦;卷六人物志:荐辟,乡举,进士,乡贡,应例,掾属,武功,武举人,世袭,封赠,恩荫,乡贤,孝义,节烈,隐逸,流寓,仙释,宾耆;卷七灾祥志:灾异,祥瑞;卷八艺文志:碑文,墓祭文,诗词。此志乃复续润色王立爱旧志,并去伪存真,芟繁润藻,严其词义,详其事迹,堪称定襄志善本。②八卷。清王时炯原本,王会隆续纂修。王时炯详见康熙《定襄县志》。王会隆字盛斯,河北霸县人,出身例监,雍正二年(1724)任定襄县知县。王会隆掌定襄后,锐意续修《定襄县志》。他在此志序中曰:“余以冀北庸流,承乏襄宰,每披阅往牒,盱衡时事,不禁切续貂之志,故于簿书之暇,与邑之绅士参订,续著为书。”《定襄县志》雍正五年(1727)增补康熙本。此志仅距康熙旧志十六年,故全书版刻即用旧志原本,然将其增补者,刻于其后,此书虽为定襄邑善本,尚有不少缺略之处。

猜你喜欢

  • 彭城集

    四十卷。宋刘攽(1023-1089)撰。刘攽,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刘敞之弟。庆历六年(1047)与兄同登进士第,为州县官二十年,迁国子监直讲。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

  • 古经解汇函二十三种

    一百二十六卷。清钟谦钧编。钟谦钧,生卒年不详,字云卿,湖南巴陵(今岳阳市)人。官至两广盐运使。汇刻宋、元以前经学家说经之书,始于康熙年间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笃志于经学、史籍,与徐乾学搜集宋元以后诸儒说经

  • 周易本义补说

    五卷。清蔡绍江撰。蔡绍江字伯澄。蕲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此书是蔡绍江奉父之命对朱熹《周易本义》所作的补注。因此其书体例为经文之下先列本义之注,蔡氏补说则低一格附于朱注之后。

  • 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

    一卷。明康海(1475-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浒西山人、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与李梦阳为诗友,常相唱和,并非议先辈。正德初,李梦阳下狱,康海向刘瑾

  • 三体合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满汉字心经附注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等译。该心经、附注由梵策译,现存译出本有七种:一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班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在龙藏翔字函。二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名异译有四种。即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在龙藏翔字函,宝

  • 读易约编

    四卷。清朱江撰。朱江字东注,江都(今扬州)人。该书成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其凡例称该编原为便举子业,凡可备大小试题者著其精意,其余的只存经文。这可能是乡塾课蒙之本。《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笔记

    ① 又作《宋景文公笔记》、《宋景文笔记》。三卷。北宋宋祁(998-1061)撰。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徙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进士。历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

  • 济生方

    八卷。宋严用和(约1199-1267)撰。严用和,字子礼,南康(今属江西省九江市)人,十二岁从当时名医刘开学医,十七岁独立行医。作者经三十余年实践,博采前人良方及民间验方,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于宝祐癸丑

  • 鹤田草堂集

    十卷。明蔡云程(约1543前后在世)撰。蔡云程,字亨之,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著有《鹤田草堂集》。是集为蔡云程诗文集。凡十卷,其中文七卷,诗三卷。云程当王(世

  •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作于贞观八年(634),永徽元年(650)重修。共有二十三法,四百六十六条。第一目,入寺法;第二目,在师前立法;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