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古义

尔雅古义

①二卷。清钱坫撰。钱坫(1741或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清文字训诂学家。大昕之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副贡生,入毕沅幕,后官陕西乾州州判。病归,卒于家。著《说文解字斠诠》十四卷、《异语》十九卷、《诗音表》一卷、《尔雅释地以下四篇注》四卷、《尔雅释义》十卷、《史记补注》一百三十卷等多种。《尔雅古义》略考文字异同及他书可为证佐者,大致精采。其释“神,慎也”一条,引《檀弓》:“其慎也”注,慎当为引,礼家读然;据此知《尔雅》慎字与引通,“通慎”即“神引”。此条各家皆未道及。然如“鳢鲩鲖”以异说为据,亦小疏也。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曰:“此书搜辑群籍,为《尔雅》古义之证。其书较胡氏(案胡承珙)《古义》(案《尔雅古义》)为略,然亦有为胡氏所未及者,如‘贡’之训赐,据子赣名赐,及熹平石经,当作赣。贡乃贡献字。“如”之训谋,据《诗·柏舟》不可以茹,臣工来咨来茹,如茹古通用。其书通计不过数十条,然亦可为研究《尔雅》古义之参考也。”是书有《续清经解》本。②二卷,清胡承珙撰。胡承珙(1776-1832)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清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御史,转给事中,授福建分巡延建邵道、调署台湾兵备道。后乞假归,究心学术。著《毛诗后笺》三十卷、《仪礼古今文疏义》十七卷、《小尔雅义证》三十卷、《补遗》一卷、《求是堂诗文集》三十四卷及《尔雅古义》二卷等多种。胡氏谓《尔雅》为训诂之书,而文字多为后人所乱,草木虫鱼之名,偏旁大半俗增,古文率多改易,其存而可考者希矣。遂本乎此例而广之,为《尔雅古义》一书,凡《尔雅》古义不见于今书者,皆旁搜博引以证明之,如“阳”之训“予”,据郑注《鲁诗》及《易·说卦》虞翻注:阳为自称之词。“苦”之训“息”,据《周礼》注:苦读为盬。又据《诗》王事靡盬。靡盬谓靡有止息也。《尔雅》之“苦”,即《诗》之“盬”。凡此皆证据确凿而不迂曲也。是书为研究《尔雅》古义之善本。初刊于《求是堂遗书》中,复刊在《国粹学报》中。③十二卷,清黄奭辑。黄奭于群经正义、陆氏《释文》、《玉篇》、《文选注》、《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尔雅》佚文,自犍为文学以下凡十家,另有不详名氏者多则。凡所辑录,皆注明出处。有《榕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江忠烈公后集

    一卷。清江忠源(1812-1854)撰。江忠源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举人出身。道光二十七年(1847)率新宁团练镇压雷再浩起义,授知县。咸丰元年(1851)在赛尚阿部下当差,次年在桂林城外与太平

  • 历代名画记

    十卷。唐张彦远撰。张彦远之生平见《法书要录》。张彦远祖上屡及高官,家中广聚“法书名画”,因而自幼备受熏陶,且对“收藏鉴识自谓有一日之长”,于是潜心钻研、精心选择,著有《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历

  • 榕村讲授

    三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编。此书分为三编,每编为一卷。上编载周、张、二程、朱子所作之文;中编收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邵子、胡宏所作;下编收贾谊、匡衡、刘向、谷永、刘歆、班固、诸葛亮、欧阳

  • 函山集

    十卷。明刘天民(1486-1541)撰。刘天民字希尹,号函山,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除户部主事,谏武宗南征,受廷杖。改礼部,谏大礼,复受廷杖。迁吏部郎中,出知寿州。历官按察司

  • 读尔雅日记

    ①一卷。清杨赓元撰。赓元字良孚,江苏吴县人,光绪甲午(1894年)副榜。是编记其读《尔雅》所得。其中订正郭注之误,皆确有依据,非穿凿附会者比,且谓《说文》、《尔雅》异同可以互证,认为不当据《说文》以改

  • 溪堂丽宿集

    不分卷。著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其书无序跋、无目录,杂撮诸书而成。书中首曰“昭明遗事”,撮拾《南史》、《梁书》数条而成。次曰“程氏家训”,署名宋程若庸所撰。又有“圣传要旨”,题曰宋本心、岷丽二先生著;“

  • 王襄敏集

    二卷。《续集》一卷。明王越(1423-1498)撰。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生平详见《王太傅集》(辞目)。是集为王越曾孙王绍思所辑之本。第一卷为疏议,皆其处理边务及奏报捷音之文。第二卷为杂

  • 古学偶编

    一卷。旧本题潜山张絧撰。不著时代。考明代有吉水张絧,嘉靖二年进士,官河南巡抚,却非潜山人。书中自注有“本之御制《周易述义》”等语,知其应为清人。全书共分三编,一为《观物篇》,述《易》。一为《月令夏小正

  • 左传通释

    十二卷。清李惇(1734-1784)撰。惇字成裕,一字孝臣,高邮(今属江苏省)人。乾隆庚子进士,注选知县。治经学,尤深于《春秋》三传之学。除《左传通释》外,还著有《群经识小》八卷、《淀湖漫稿》三卷,以

  • 古音猎要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卷首慎自序谓其所辑《古音丛目》凡四千五百余字。《诗补音》、《楚辞释音》、《韵补》、《古音略》取十之六,亦既省矣,犹病其寡要也。又手录其可叶之赋颂韵文者,凡千余字,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