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新义

尔雅新义

二十卷。宋陆佃撰。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北宋训诂学家。受学于王安石。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曾与王子韶(圣美)校定《说文》。精礼学及名物训诂。著书凡二百四十二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谓“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遗》卷七谓《尔雅新义》三间堂刊本二十二卷,曰:“宋陆佃撰。《中兴书目》、《书录解题》、《通考》、《宋志》俱著录。陈(振孙)氏云: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至焦氏《经籍志》、叶氏《竹堂书目》尚载之,朱氏《经义考》始注曰未见。然《永乐大典》中亦有其书,惟文句讹阙,不能排纂成帙(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埤雅》下)。全谢山《经史问答》七称曾见之;惜未钞,今旁求不可得矣。据此,足证其书世犹仅有存者。此本为萧山陆(芝荣)从杭州吴山书肆所得,誊写讹脱,亦几不可读。后假得宋茗香(大樽)校本,是正文字,差为完善,因付之梓,以广其传焉。”案嘉庆戊辰(1808年)三间草堂刊本二十卷、叙录一卷,周氏二十二卷说误矣。周中孚又云:“是书承诏而作,用力甚勤,当代立于学官,在《三经新义》之次;然宋时如陈氏诸人已不满其书。今按编中详究名义,颇多深思。”清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曰:“并足以资考订,亦读经者之所不废也。”今坊间刻本皆以三间草堂刊本为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易得,云据《粤雅堂丛书》本影印。

猜你喜欢

  • 东维子文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元杨维祯(1296-1370)撰。维桢字廉夫,号东维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时读书铁崖山中,故自号铁崖。泰定间进士。累官至江西儒学提举。元末隐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张士诚征召

  • 兰雪集

    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

  • 戏鸿堂法书

    十六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辑。该帖勒成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4),初刻为木板,后改为石刻。董其昌为明代著名书家,对清代书坛有着重要影响,以至董氏书帖风行一时,该帖亦备受推崇。该帖所辑录古帖真

  • 雁来鸿丛书

    十二种,十八卷。清佚名编。丛书不著编者名氏。所收均为清代说部笔记著作,共十二种:冯舒《虞山妖乱志》二卷、佚名《大狱记并附录》、查仲浩订证《鸳鸯镜》、佚名《石□记传奇》、清舒植《乾嘉诗坛点将录》、陆莘行

  • 左庵杂著

    无卷数。清末刘师培(1884-1920)撰。刘师培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1917年受聘为北大教授,反对新文化运动,对经学、小学及汉魏诗文皆有精深研究,擅长骈文,著述甚丰,有《刘申叔先生遗书》等。

  • 航澥遗闻

    一卷。明末清初人任光复撰。任光复,字廷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生卒年月不详。明鲁王时任光复曾官太常寺卿,后降清,归里教授终老。《航澥遗闻》记顺治三年(1646)六月鲁王监国于台州,后死于金门,

  • 费文宪集选要

    七卷。明费宏(1468-1535)撰。费宏,字子充,号鹅湖,铅山(今江西铅山县)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中累迁户部尚书。嘉靖初加少保,入为宰辅。宏乃一代名相,持重识大体,深

  • 歌麻古韵考

    四卷。清吴树声撰。树声(1819-1873)字鼎堂,一字筱亭,保山(今云南保山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官山东肥城知县。工书,长于声音训诂之学,尚著《鼎堂金石录》、《经传释词续》、《六书

  • 掖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张思勉修,于始瞻纂。张思勉字诚之,满洲汉军旗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五年(1750)任掖县知县。于始瞻,邑人。掖本大邑,人材茂盛,而无志。至乾隆二年(1737),前知县熊铨始创志稿,未付梓

  • 骆文忠公年谱

    一卷。清骆秉章(1793-1867)自述。秉章字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任湖南巡抚,曾固守长沙,全力支持曾国藩编练湘军,出兵镇压贵州苗民和号军起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