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姓补
五卷。清单隆周(生卒年不详)撰。单隆周字昌其。明代杨慎曾撰《希姓》二卷。单隆周感到杨慎所撰仍有缺误,因此撰而补之。承《希姓》的体例仍以四声编次。每韵先列《希姓》原编,再列补入的人姓以及订正考误。
五卷。清单隆周(生卒年不详)撰。单隆周字昌其。明代杨慎曾撰《希姓》二卷。单隆周感到杨慎所撰仍有缺误,因此撰而补之。承《希姓》的体例仍以四声编次。每韵先列《希姓》原编,再列补入的人姓以及订正考误。
七卷。清钱坫(详见《十经文字通正书》)撰。本书无序跋,是钱坫所著《十经文字通正书》的未定稿。存留一至七卷,起于一部,终于帛部。只有《十经文字通正书》的一半篇幅。分部与《十经文字通正书》颇有出入,而各部
八卷。清代李佐贤(生卒年不详)撰。李佐贤著有《石泉书屋藏器目》等书。此书内容除了经史摘录评引、诗话之外,主要记载了一些联语、神怪之事。其中三、四两卷,专门评话诗词,主要是宋以后诗词,如明七子、清初六家
一名《尚论篇》一卷。明王达(详见《笔畴》条)撰。此书取古人可为师法者共五十二事,采用前列旧文,后系以评论的体例,汇成一编,共一卷。但内容较为肤浅,无甚意义,较其撰《笔畴》为之下矣。有明刊本。
九卷。清李文炤(详见《周易本义拾遗》)撰。该书解释张载的《正蒙》,粗具训释,无所发明。其《乾称》篇,因朱熹曾取《西铭》自为一书,故删除不载。此与陈澔注《礼记》删除《大学》、《中庸》相似,其解《参两》篇
一卷。清缪荃孙自述。荃孙字筱珊,江苏江阴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职编修。宣统元年(1909)任学部图书馆正监督。该谱述至宣统三年(1911),以后八年为其子碌保僧保补编。谱中对购书、著书、刻
一卷。编者不详。传主罗逢元字旋吉,清末叶湖南湘潭人,武生。与太平天国军作战勇猛,累功擢至提督。该书包括行状、国史列传、通态列传、县志列传、表墓、墓铭、志思碑、翰飞楼记以及家世出身事迹战功清单等。现存有
一百一十六卷。元脱脱(详见前条)等撰修。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脱脱为总裁。《辽史》由脱脱领衔编修,具体由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陈绎曾四人分撰。至正三年四月开始撰写,次年三月
一卷。《附录》一卷。明廖庄(1404-1466)撰。廖庄,字安止,号东山,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历刑科给事中,迁南大理少卿。景泰五年(1454)因事忤旨谪定羌驿丞,天顺初
一卷。旧本题为汉马融(79-166)撰,郑玄(详见《周易乾凿度》)注。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他遍注《周易》、《尚书》、《毛诗》
二种十七卷。清李宗昉辑。该书所收第一种为清汪志伊编纂之《荒政辑要》九卷,拣选各种古文献中宜古宜今的救荒良法,分门别类,汇辑成书,供后人参考。所收第二种为宋郑克编纂之《折狱龟鉴》八卷,是由明《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