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平湖县志

平湖县志

①十卷。清高国楹修,清倪藻垣纂。高国楹,乾隆初年任平湖县知县。《平湖县志》乾隆十年(1745)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志,目为图说、建置、星野、疆域、山川、城池、津途、坛庙。卷二食货志,目为户口、田赋、仓储、盐课、物产。卷三学校志,目为规制、祀典、经籍、学田。卷四风俗志,目为礼仪、习尚、岁时、先祀。卷五秩官志,目为文职、武职、名宦。卷六选举志,目为进士、举人、科贡、恩例。卷七人物志,目为理学、行谊、事功、文苑、隐逸、旌门。卷八艺文志,目为奏议,诗赋、杂文。卷九武备志,目为海防、兵制、屯戍。卷十外志,目为释道、灾祥、丛记。子目共五十三。平湖于乾隆朝时有三修,此志为第一修。其凡例、序言寥寥数语,简明扼要。学校志经籍一目,初读疑为书目,读其引言方知为虚目。②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彭润章修,叶廉锷纂。彭润章,光绪十二年(1886)任平湖县知县。叶廉锷,名孝廉,拣选知县。光绪初年,平湖县令见旧志距其时已一百余年未修,恐文献渐至湮没,乃与邑人商议,重纂。开局修志,三年未果。光绪三年,彭润章掌平湖县,遂以修志为己任,询父老,讨掌故,旁搜远采,补缺订讹,稿成未付梓,润章离任。继任者付梓。《平湖县志》光绪十一年(1886)修,稿本,此志比前志增经籍、金石十四门,体例基本承袭前志,没有较大更改和增修。经籍一门,广搜博采,内容甚富。人物门总目称列传,不加类别,仍存道学、孝友诸门,以便检阅。此志为近代之佳志。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

猜你喜欢

  • 罗氏识遗

    见《识遗》。

  • 春秋讲义

    四卷。宋戴溪(详见《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撰。此书为经筵讲稿。宋理宗开禧年间,戴溪为资善堂说书,再转为太子詹事。时景献太子命类《易》、《诗》、《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各为说以进,《春

  • 读易偶抄

    一卷。篇首署名樗庵蒋学镛。作者生平事迹无考,樗庵盖为其字。由其书中引黄宗炎之说,而未及惠栋、张惠言等人,可知其晚于黄而早于惠、张,大概为雍正、乾隆间人。此书抄录汉宋各家易说,皆有所取,自发己意论其是非

  • 易经异文释

    六卷。清李富孙撰。此书为作者所著《七经异文释》中的一部。向来易经异文多于其余诸经,因文有古今、通假诸象,加之历代传写之误,致使音、义皆有不同,造成了经文解释中的混乱。李氏此书则旁征博引,因声求义,说明

  • 武城县续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厉秀芳纂修,张大樽纂。厉秀芳,江苏仪徵人,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任武城县知县。张大樽,武城县儒学训导。厉秀芳任县令后,以邑志自乾隆县令骆大俊重修后,又将近百年未有踵其事者,遂于

  • 孝经征文

    一卷。清丁晏(详见《孝经述注》)撰。是书博采孝经本文散见于古籍者,言孝经者,有《吕氏春秋》、陆贾《新语》、董仲舒《春秋繁露》、司马迁《史记》、刘向《说苑》、桓宽《盐铁论》、班固《汉书》、王符《潜夫论》

  • 唐鉴偶评

    四卷,清周池撰。周池,字商濂,湖口(今江西省湖口县)人。《唐鉴偶评》一书是因读《通鉴纲目》而评其得失,尤其是对胡寅的《读书管见》中的失误,更有所驳正。此书共分四卷,卷一起高宗上元元年(714),卷三终

  • 积斋集

    五卷。元程端学(1280-1336)撰。端学字时叙,号积斋。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累官国子助教,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另著有《春秋三传辨疑》。“端学之说《春秋》,勇于信心,而轻于疑古,颇不免偏执胶固之弊。

  • 国朝练音集

    十二卷。清王辅铭编。王辅铭字诩思,嘉定(今属上海市)人。辑有《国朝练音集》、《练音集补》。王辅铭先辑补翟校《练音集》(翟校,明人,他有感于嘉定之诗篇多有散佚,故编成《练音集》),又采清朝诗人之作,编为

  • 亦有秋斋诗钞

    二卷。清钮福畴(生卒年不详)撰。钮福畴字西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道光丁酉科拔贡。出宰皖江,历任休宁、全椒、泾县、舒城等县知县,所至勤政爱民,誉有“青天”之称。工词翰。题其室曰“亦有秋斋”。该书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