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雅疏证补正

广雅疏证补正

一卷。清王念孙、王引之撰。《广雅疏证》刊成之后,王氏父子复加勘校补充,所言或细书刊本上,或别签夹入书中。手校补本《疏证》先由清河汪汲收藏,后入扬州书贾夏炳泉手,复由淮安黄海长购得,经罗振玉鉴定确为王氏父子手书。黄海长乃将“补正”抄出,成《广雅疏正补正》一卷,刊印二十部,时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罗振玉于1929年复加编录,刊入《殷礼在斯堂丛书》,书名仍称《广雅疏证补正》。《补正》改正《疏证》达五百余处,其中有新补充的书证、有对原引文讹误的纠正、有对原《疏证》文字的改写。《补正》刊本有王国维、罗振玉、黄海长跋语。黄氏跋语曰:“此《广雅疏证》殆刻成后,复加勘定之本,朱墨灿列,凡所删补无虑四百余条(案:罗振玉跋语曰:黄丈所录,间有遗漏,因据原书重加校录,共得五百有一则,视黄丈所录,增数十则),皆精详确当。卷五《释言》:‘酌,漱也’下,朱笔补疏有‘念孙案’三字,知为石臞先生亲自考订者;其补自文简者,则冠以‘引之曰’……统观诸条,的系先生亲自修定之稿。嗣是曾否补完,曾否再刻,或只此本,或尚有传录之本,无从征考,不能臆测。”《广雅疏证补正》黄氏刊印二十部,板毁于战乱,世罕知此书。后罗氏刊入《殷礼在斯堂丛书》始渐流布。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广雅疏证》附《补正》于后,最易见。另有《广仓学宭丛书》本(甲类第二集)。

猜你喜欢

  • 东堂集

    十卷。宋毛滂(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

  • 七颂堂识小录

    一卷。清刘体仁(1624-?)撰。体仁字公勇,颖川(今河南许昌)人。顺治时期诗人,进士,官吏部郎中。从孙奇逢问学。为人轻财重义,以交友为乐,与王士祯、汪婉友善。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表现闲情逸致。喜作画

  • 孝经定本

    一卷。元吴澄撰。吴澄事迹详见《易纂言》条。该书以《今文孝经》为本,仍从朱熹《孝经刊误》的体例,分列经传。其经则合今文六章为一章,其传则依今文为十二章,而改易其次序。后附录朱熹所删语句一百七十二字与古文

  • 春秋疑义

    一卷。清侯廷铨(详见《春秋氏族略》)撰。该书对《春秋》经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加以考辨,涉及到文字训诂,褒贬义例、人名、地名等。该书有清嘉庆壬申(1812)瑞宝堂精刊本(与《春秋氏族略》、《春秋列国考略》

  • 星经

    二卷。佚名著。晁公武《读书志》载《甘石星经》一卷,注曰“汉甘公石申撰”。以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舍恒星象次,舍有占诀,以候休咎。《隋书·经籍志》有《石氏星簿经赞》一卷、《星经》二卷、《甘氏四七法》一卷。该

  • 甬上耆旧诗

    三十卷。清胡文学(生平见《疏稿》)编。此书为历代地方诗歌总集,是明州(今浙江宁波)地方的诗歌选集。此诗集是以清初李邺嗣所作《甬上耆旧传》为线索,广泛收罗历代明州诗歌,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收集作家四百

  • 广弘明集

    三十卷。唐代僧人道宣(596-667)撰。道宣是法名,其俗姓钱。原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另有人认为他是丹徒(今属江苏)人,或长城(治所在今浙江省长兴)人。曾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与玄奘译场,负责文

  • 诗所

    五十六卷。明臧懋循(生平见《唐诗所》条)编。临朐(今山东潍坊)冯惟讷曾辑上古至三代诸诗为《风雅广逸》,又增以汉、魏迄于陈、隋诸诗,总名为冯《古诗纪》。懋循是编,实据冯惟讷稿本。冯惟讷书以诗隶人,以人隶

  • 杨忠武公年谱

    一卷。清杨国佐、杨国桢(1782-1849)编。国佐事迹不详,国桢字海梁,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入赀为户部郎中,出任颖州知府,迁河南布政使、巡抚,调山西巡抚。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授闽浙总督

  • 三国志辨误

    三卷。不著撰人名氏,也不详时代。据苏州府志记载,陈景云,字少章,吴江县学生,长洲人,少年时跟何焯游,博通经史,长于考订。所著书共九种,其四为《三国志校误》,似即此书。《三国志辨误》一书纠正陈寿《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