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徐仙翰藻

徐仙翰藻

十四卷、附赞灵集 四卷。无编撰者姓名。此书所题徐仙,是指所谓灵济二真人,即九天金阙显灵溥济真人徐知证及其弟九天王阙昭灵溥济真人徐知谔。而“翰藻”所录,是所谓二徐真人“扶乩降笔”于闽所作的诗文及对其歌功颂德的诗文宫赋等。徐知证、徐知谔是五代吴丞相徐温之子。徐温从子徐知诰(李昪)原为吴之齐王,后专权于吴乃至称帝始建南唐而代吴。徐知诰称帝后复原名李昪,封徐知证为江王,封徐知谔为饶王。徐知证、徐知谔二人曾奉命带兵平定福建之乱,闽王为其二人立庙祭祀,称其功德。因而闽地祀徐氏之风兴起,颂徐氏功德之文日增。《四库提要》引《春明梦余录》载称“知证夭死,知谔病死,五代石晋时无故立庙,称之为神,成化末年,加为上帝。”似非确论。南宋嘉熙二年(1238)救封“灵济”,因而有“九天金阙显灵溥济真人”(徐知证)和“九天昭灵溥济真人”(徐知谔)的封号。明永乐十五年(1417)徐氏兄弟又被加封为“慈惠护国庇民洪恩真君”(徐知证)和“仁惠辅国祐民洪恩真君”(徐知谔)。因而有《大明一统志》所载“福州闽县南旧有洪恩灵济宫一所,祭祀二徐真人”之说。所以说大兴闽地之庙,是徐仙之祀,肇始于五代南唐,显昭于宋元而大盛于明代。此书则“元人辑之,明人刊之”如《四库提要》所说。书后所附《赞灵集》四卷,收载赞颂灵济二真君徐知证、徐知谔的诗文数十篇。内含碑记、表札、序疏跋文及诗赋。《四库提要》谓《赞灵集》:“皆颂神之文,其中无一知名者,盖未有端人正士肯列名此等书也”未免失当。总之,全书所述,皆有关徐氏二真人之事,其文辞典雅,掌故博恰,非文入学士不能为。虽“扶乩降笔”之说不足信,然其书使后人了解徐氏二仙之由来及历代祭祀之情,也是难得的参考史科。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范懋柱家藏天一阁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玉搔头

    清李渔(详见《闲情偶寄》)撰。此剧写武宗将朝中之事委托于许进父子,而与江彬微服到大同。临幸妓女刘倩倩,假名威武将军。临别,以玉搔头做为信物,回来途中把它丢失了,为威武将军范钦之女所得。当武宗遣内侍去迎

  • 经学卮言

    六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一字约,号轩,山东曲阜人,经学家、音韵学家、数学家,孔子六十八代孙。乾隆辛卯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广森以年少为官,又是翩翩华胄,人称卫洗马、王长史,争

  • 训诂学引论

    何仲英著。是书共三章:一训诂,总论训诂之源流、要义、方法与术语;二代语的历史沿革,依据古籍,探索书面语的历史变迁;三现代方言,研究现代方言的起源和发展。本书是训诂学史上第一部通论性著作。商务印书馆19

  • 五经堂文集

    五卷。清范鄗鼎(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范鄗鼎字彪西。山西洪洞人。生平详见《理学备考》(辞目)。康熙六年(1667)进士,养母不仕,闭门读书。阐明绛州辛全之学,与应伪谦、李颙以理学著称。设立希贤书院

  • 应州志

    ①六卷。明王有容修,田蕙纂。王有容,陕西朝邑人,先任四川成都府同知,万历二十三年(1595)任应州知州。田蕙,邑人,嘉靖四十年(1561)乡试,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蒲城县知县,后升户部主事,通

  • 乐章集

    一卷。宋柳永(980?-1053)撰。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早年随父亲在汴京,以写艳词知名于时。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著有《乐

  • 小学定律

    二卷。近代尹桐阳(其生平未详)撰。是编卷一论《说文》六书之原始、六书指事之定律、六书象形之定律、六书会意之定律、六书转注之定律、六书假借之定律、《尔雅》为转注书之说明,《说文》转注定律之推广及应用、《

  •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三卷。元李道谦(1219-1296)撰,附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 一卷。元朱象先(生卒年不详)编撰。李道谦,全真道士,字和甫,号天乐道人,赐号玄明文靖长乐真人,夷山(今属河南开封)人,二十四岁时拜全

  • 菀青集

    清陈至言(约1712前后在世)撰。陈至言字山堂,一字青压。浙江萧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为翰林院编修。早年与同郡张远齐名,得毛奇龄赏识。是集不分卷。《四库全书总目》撰者评其诗

  • 骊珠随录

    五卷。明杨仪编。杨仪,字梦羽,常熟(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约嘉靖二十年(1541)前后在世。嘉靖五年(1526)进士。累官兵部郎中,山东按察司副使。本书杂录诸文,自序称意取不盛传于世者。但,诸如《阴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