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思辨录辑要

思辨录辑要

三十五卷。清陆世仪(1611-1672)撰。世仪字道威,号桴亭,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尝从刘宗周问学。明亡,隐居讲学,历主东林、毗陵、太仓诸书院。著有《宗祭礼》、《三吴水利志》、《书鉴》、《诗鉴》、《桴亭全集》等。世仪撰《思辨录》,札记师友问答及平生闻见,前后历数十年。其体例如薛瑄《读书录》、胡居仁《居业录》、顾宪成《小心斋札记》,而初稿无所伦次。江士韶、盛敬等仿《近思录》体例摘其要旨,分类编辑,名《思辨录辑要》,分前后集。后张伯行又汰其繁冗,重分编次,分小学、大学、立志、居敬、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天道、人道、诸儒、异学、经子、史籍等十四类。陆氏为学,主于敦守礼法,不虚谈诚敬之旨;主于施行实政,不空为心性之功。在讲学诸家中,最为笃实。其主要学术观点,均反映在此书中。一般认为其学恪守程朱,以居敬穷理为归、反对陆、王。梁启超认为陆氏并不专宗程朱。程朱将“性”分为二,谓“义理之性善,气质之性恶”,陆氏并不赞同。世仪认为,学者所当学者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用世,不可不讲,批评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高谈性命,无补于世,故受过拙之消。世仪又不喜群趋讲学之风,谓“天下无讲学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道之衰也”。指出“近世讲学,多似晋人清谈,清谈甚害事。孔门无一语不教人就实处做”。其实他是总结明亡的教训,乃有感而发。其言多深切著明,足砭虚憍之弊。但书中也不免有迂阔之失,如《修齐》类中必欲行区田,《治平》类中必欲行井田封建。另外也间有前后重出之处未能刊除。该书有张伯行正谊堂刊本、《四库全书》本、嘉兴沈维鐈刊本、江苏书局刊本、唐受祺刊本等。

猜你喜欢

  • 兵■

    七卷。明尹宾商撰。尹氏无史传,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从其书题名知,其号白豪子、毫翕,汉川(今属湖北)人。生活在明末。《千顷堂书目》著录“尹商《阃外春秋》三十二卷,注:汉阳人。又注:别本‘汉’作‘濮’。

  • 两浙輶轩录

    四十卷。《补遗》十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此录作者序云:余督学渐江时辑《淮海英灵集》成,盖江淮间一郡之诗,采

  • 睿养图说

    无卷数。明杨观光(生卒年不详)撰。杨观光,字用宾,招远(今山东省招远县)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少詹事。杨观光有文采,善画山水。此书是他任赞善时给太子所进的书。以《唐六典》所载东宫官制:“赞

  • 周易郑荀义

    三卷。清张惠言撰。张氏认为郑、荀均是费氏易学,故述两家易说合为一编。张氏称:“郑言礼,荀言升降”,其驳郑氏卦爻无变动谓之彖词,谓七八者彖,九六者变,经称用九用六,而辞皆七八,名与实不符。其论尚精当,学

  • 毕少保公传

    一卷。明蒋平阶撰。平阶字大鸣,明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诸生。工诗文,辑有《东林始末》。此书为明毕自严(1569-1638)传记。自严字景曾,山东淄川人,万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传中于毕氏行谊及

  • 帝女花

    二卷。清黄燮清填词、查仲诰正谱。燮清生平籍里见《倚晴楼诗集》条;查仲诰,字竹洲,海昌(浙江海宁县境)人,生平不详。是书系燮清所制传奇数种之一。燮清友陈其泰谓斯文:“谓夫含咀宫商则成美、因之流播驱驰翰墨

  • 天经或问前集

    四卷。清游艺(生卒年不详)撰。游艺字子六,建宁(今福建建瓯)人。是书分前后二集,此前集。前集就天象日月星辰之运行及风雨雷电霜雾虹霓之类气象问题设问设答,阐明其原由。尤为卓识者,不言占验。全书就历术原理

  • 杜东原年谱

    二卷。明沈周撰,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明初叶杜东原事实。东原,号五坞山人,又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曾参与编写《永乐事迹》、《宣宗实录》、《舆地志》等书。此谱原附《石田东原图卷》,顾文彬刊之于《过

  • 四书图史合考

    二十卷。明蔡清(1453-1508)撰。蔡清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学者。著有《易经蒙引》、《四书蒙引》、《虚斋集》等。是书首有钟惺序,称:“事采其正,物考其详。经不载者,史备之,言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